“甲骨文中的水文化” ——图书馆举办第二期“真人图书馆”活动
供稿:   图书馆    |  编辑:李晔   |  初审:黄健平   |  终审:樊要玲    日期:2025年11月20日

11月19日下午,图书馆第二期“真人图书馆”活动在综合实验楼一楼多功能举行。人文与艺术学院副院长金玉甫教授作为本期主讲人,以“甲骨文中的水文化”为主题,带领现场师生穿越三千年时光,从古老文字中探寻中华文明与水共生的历史密码,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图书馆(档案馆)班子成员、教职工,水资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以及人文与艺术学院的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图书馆副馆长李先广主持。

图书馆馆长黄健平向在场师生介绍了金玉甫的学术成就并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金玉甫从汉字起源切入,详细讲解了汉字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的演变,并就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他指出,甲骨文作为中国最早的系统文字,是商代和西周早期王室占卜记事的载体,内容涵盖政治、天文、历法等诸多领域。甲骨文中的水文化内涵丰富,“水”“泉”“源”等字追溯水之本源,体现古人对“万物之本原”的认知;“巜”“川”等字形记录早期农田水利设施,大禹治水的传说,见证古人与水患的抗争智慧,殷墟出土的3000年前陶三通水管,更是古代排水技术的杰出见证;“监”“鉴”二字源于古人以水为镜的生活实践,“法”字借水之平准寄托公平诉求,“上善若水”的哲思更赋予水文化精神内核。

本次活动将甲骨文研究与水文化传承相结合,广大师生既近距离感受了古老文字的独特魅力,也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华水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图书馆将持续搭建优质文化交流平台,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焕发新活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