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强大政治保障(上)
(编辑: 刘叶 |供稿: 中国理论网 日期:2024年02月20日 )

人民出版社www.ccpph.com.cn 2024-02-19来源:中国理论网 作者:李保全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奋力逐梦现代化的伟大创造,中国共产党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政治优势,又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强大政治保障。在中国式现代化创立、推进和拓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目标锚定、推进动力和建设力量四大层面。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奋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党的领导;政治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探求的重要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伟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自主探索现代化的卓越智慧,凸显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一以贯之的鲜明主线和根本遵循。创立、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构成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核心引领力量和强大政治保障。系统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政治保障作用,对于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意蕴与实践要求,纵深推进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逐梦现代化的伟大创造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重大探索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并不是依据西方现代化道路照抄照搬而来的“翻版”和“改版”,而是基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历史进程和中国社会发展具体实际的自主性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探索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康庄大道”梦想的历史产物。

(一)历史将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重任交给中国共产党

1840年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半殖民地半封建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深重劫难。自此,为改变中华民族自身命运,中国人尝试睁开眼睛看世界,开启了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进程。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的洋务派,试图“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的技术长处在中国实现现代化,挽救封建统治于帝国主义的蹂躏之中。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试图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建立君主立宪制的统治模式实现中国现代化,让中国走上西方式的现代化发展道路。20世纪初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则试图通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三次现代化尝试,其实质都是追求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结果都无一例外遭致了失败。毛泽东指出:“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这样,“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西方现代化的理念、模式和道路在中国不能行得通,究其根源在于脱离中国现代化探索的具体实际,造成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发生。人类历史已证明,每个国家要有属于自己的现代化模式,任何政治力量企图通过走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设想,都是行不通的,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备受奴役的悲惨命运。在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自觉承担起了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与此同时,历史也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由路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重任交给了极具先进性的中国共产党。

(二)中国式现代化成功探索凝结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努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史。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两个结合”,深化认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纵深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将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有机衔接,成功探寻出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依托,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经历了一个“阶梯式递进”的发展过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劳苦大众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群众自己掌权、自己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沉沦状态。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稳固政权前提。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现代化历史任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穷二白”的现代化建设困境并未吓倒具有顽强革命斗争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由此开启。由于缺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熟经验,我们只能选择“以俄为师”,依照苏联既有经验办事,但“苏联模式现代化”的自身局限性,让中国共产党尝到了套用他国现代化模式的“酸涩”滋味,不得不尝试改变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策略指向,独立自主探索适合我们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随后,中国共产党依据实际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经验,创造了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初步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理论、物质与经验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现代化探索举步维艰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将自身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层面上来,并顺势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抉择。我们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三步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奋力将我国经济总量提升到世界第二。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解放,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纵深推进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强大动力支撑和坚实物质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步伐呈现加速态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锚定目标不动摇、锐意进取不松懈、守正创新不停滞,凝心聚力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工作,成功将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和拓展到新的阶段。在认识层面,牢牢坚持“两个结合”,赓续创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提供了正确思想指引;在战略层面,形成了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提供了战略支撑;在制度层面,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问题,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挖掘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实践层面,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历史性成就,既成功验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正确性,又进一步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新时代辉煌成就,坚定了人民群众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决心与信心,更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推进和拓展奠定了制度、物质与精神基础。

【课题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毛泽东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研究”(23FKSB01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资助“中国共产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百年历程及经验研究”(2021M70355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人民城市理念及郑州实践研究”(2021CKS05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

审核:王熙元

责编:况家家

https://www.ccpph.com.cn/bwyc/202402/t20240219_371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