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中国——我校2024年水科普周活动纪实
供稿:新时代治水社会科学研究院(水文化研究中心)| 通讯员:李思墨      |  编辑:李晔   |  初审:刘丽丽   |  终审:梁丽丽    日期:2024年10月15日

九月第三个双休日是全国科普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精神,我校水文化研究中心策划发起,联合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科技处、社会科学处、校团委、水利学院、水资源学院等,9月15日至9月25日在全校范围内举办了水润中国——水科普周系列活动。此次活动以“水润科普,智启未来”为主题,大力弘扬水利科学家和水利教育家精神,促进水利科技的普及与传播,在全校师生和社会上掀起了水情教育、节水用水、水文化科普宣传的新高潮。

百师传承,以大思政渲染水情底蕴

立足水文化育人视角,探索大思政教育与水文化融合的切入点,构建大思政新格局。9月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前往水文化馆,深入挖掘我校水文化馆的“大思政课资源”,将我国水情发展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精神”等思政课内容相结合,建构相应的教学内容支撑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水文化育人三课堂联动机制,共同领悟劳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助力形成关心水、亲近水、爱护水的良好风尚。学校一直持续巩固和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水文化馆建设为契机,加强水文化挖掘研究,深化特色一流课程建设,形成微视频、案例资料库等一系列水文化教学科研成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水文化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此次研学,教师们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想认识和育人水平得到整体提高,一大批具备较高专业水平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教学团队正在形成,学校依托“水利精神培根铸魂、水文化启智润心”的思政育人大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人文艺术教育中心直属党支部秉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理念,持续推出系列特色党课与原创作品,增强党建的引领作用,中心优秀党员教师以河南省五大标志性水利工程为蓝本,前往小浪底水利枢纽、红旗渠、丹江口水库、人民胜利渠、东坝头险工实地拍摄考察。通过深入挖掘水利工程背后的红色故事与文化内涵,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地方特色,形成亮点突出、相互支撑的“水利特色系列党课”。在新中国75周年华诞到来之际,学校“水利特色系列微党课”作为对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不仅展示了河南水利工程的辉煌成就和深厚底蕴,更激发了广大师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刻认同和传承热情。

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河南博物院主办、建筑学院承办的“水韵悠长 文化传承”爱国教育系列活动通过“文博知识、爱国教育宣讲”“河南博物院现场教学”“寻找文物中的‘水’”等方式,带领师生学习甲骨文中与水相关的字,解读丰富的水文化元素以弘扬爱国主义、传承历史文化、培育优秀人才,进一步增强了华水师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百苗铸魂,为年轻学子筑好水情底色

水科普周期间,学校充分利用水文化馆,针对2024级新生开展了水情教育和水利科普活动。2024级“华小水”示范团、材料学院等学生党员分批到水文化馆参观学习。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认真有序地参观了从古代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治水工程到现代的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等。他们认真聆听每一个故事,仔细观察每一件展品,深刻感受从古人到近现代我国在治水方面的智慧和努力。此次活动让新生了解中华水利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展示学校在水文化传承与创新和水利科技领域的科研成果,深刻体悟学校“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增强华水学子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华小水”成员、2024级学生参观之后感慨:“水文化馆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作为新一代华水人,我们将牢记校训,肩负起新时代水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使命,为学校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9月25日,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携黄河水利委员会小学学生代表来我校水文化馆参观。走进水文化馆,精致的展品、科技感浓重的电子屏幕、精美的沙盘等都牢牢吸引住小朋友们的目光。解说员积极和小朋友们互动,通过现场问答、观看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孩子及家长们了解我国的水发展历史、水状况等内容。同时引导小朋友们从小树立“爱水、惜水、节水”意识,倡导规范用水、合理用水,用实际行动让节约用水成为一种自觉。

百家讲坛,国之大师展现水韵风范

在水科普周期间,学校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水利科普讲座,弘扬水利教育家、水利科学家精神,普及水利科技、水文化等方面的知识。9月19日,新时代治水社科院邀请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原一级调研员吴旭做了题为“汪胡桢,中国科学家的光辉榜样”的专题报告会,主要从“水利报国”与“治淮事迹”两个部分介绍了我国著名水利学家汪胡桢先生的生平经历以及为水利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通过本次报告会,我校师生既缅怀了汪胡桢先生,又促进了对汪胡桢先生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精益求精、担当奉献精神的学习。次月,吴旭老师题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汪胡桢院士特藏室”的推送获得学习强国专题报道。

9月20日,饶明奇教授受邀参加由黄委国科局主办、黄河博物馆承办的“走进黄河博物馆 幸福‘河’你在一起”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并为参加活动的干部职工和师生作了《黄河安危乃“国之大者”》主题讲座。讲座深入浅出,贯通古今,内容丰富,视野开阔,饶明奇教授号召大家带头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热心科普事业;更多关心水利事业,关注黄河保护治理工作,共同推动水利科技创新发展。

9月25日,慧泉书院在江淮校区第四报告厅举办了首期“中说晓课”讲座,慧泉书院副院长张泽中主讲,以“探究水文化,科普水利工程灌溉之旅”为主题,结合学校在水利水电方面的优势特色,加强书院水文化建设,旨在大力弘扬水利科学家和水利教育家精神,提升师生的水科学素养,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讲座的开展,让众多师生对水文化、水利工程灌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使学生对新时代水利院校学子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明确的认知,是书院文化育人成果的重要体现,让节水爱水护水的意识在青年学子的心中生根发芽,也更加坚定了书院青年学子学好专业知识,关心水利事业,共同推动水利科技创新发展。

百花齐放,多元科普大展华水风采

9月23日至28日,以“共促未来水安全”为主题的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3rd AIWW)在北京开幕。本届大会由中国水利部和亚洲水理事会共同主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牵头承办。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20余个国际组织和涉水机构近1300名水利行业人员参加大会。中国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中国水利部副部长李良生主持开幕式。校长刘俊国教授带领华水团队应邀出席第三届亚洲国际水周系列活动。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丽丽教授应邀参会并在“水文化传承与发展”议题分会做了题为“多策并举,集智聚力,全方位推动水文化传承创新”的发言。本次活动促进了国际水社会深入交流、深化合作,共商治水良策、共享治水经验、共建治水平台,共同谱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水治理新篇章。

为了与水利系统从事水利科普传播的同行展开学习交流,展现华水风采,发出华水声音,我校选派韩肖艳老师参加了水利部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水利科普讲解大赛,韩肖艳老师以《“华水一号”卫星,为智慧水利建设安上“天眼”》为讲解主题,在入围赛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半决赛并荣获优秀奖,展现了我校水利科普讲解员队伍的优质风貌。

9月6日,新时代黄河流域精品书法艺术巡展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参展作者阵容强大,涵盖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等众多书坛作家的220幅精品力作,涉及山东、河南、山西和四川等黄河流域的重要省区,充分展示了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书法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彰显出当代书法家们独有的精神风貌、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为文化艺术界交流创作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以本次展览为契机,赓续黄河文脉,书写时代篇章,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姿态,构筑起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新高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学校作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水利宣传思想文化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水情教育基地、河南省水利学会水利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河南省科技厅治水用水节水科普基地,高度重视水情教育和水利科普相关工作,今年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科普日等重大节日为契机,充分发挥了我校水文化研究、水利科技创新成果等资源优势,打造了“水润中国”品牌活动,开展了水情教育、水利科普等系列特色活动,取得良好反响。以此次水科普周活动为契机,学校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融入更丰富的大思政元素,打造更多水文化科普教育活动,讲好水利故事,激发师生“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坚实的步伐推动水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升水情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携手书写新时代水利事业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