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组织召开南水北调中线重大科研项目谋划座谈交流会
供稿:科技处      |  编辑:吴俐娟   |  初审:王为术   |  终审:梁丽丽    日期:2025年01月28日

1月26日下午,洛阳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卢志文、河南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刘永涛、南阳师范学院李玉英一行来学校座谈交流,首都师范大学原校长宫辉力线上参加交流,校党委书记王笃波会见了来校领导和专家,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俊国作讲话,会议由副校长刘雪梅主持。

刘俊国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首都师范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南阳师范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重点介绍了学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水利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抢抓国家江河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以及双一流学科创建机遇,在卓越人才培养、高端师资队伍、国家级大项目、高水平科研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实现的跃升和一系列突破。他指出,南水北调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和人民福祉。河南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渠首和核心水源地,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聚焦国家战略,创建一流办学业绩;坚定扛稳责任,携手服务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5所兄弟高校齐聚华水,充分发挥各高校的优势,深化合作,共同酝酿南水北调中线重大科技项目,这对推动南水北调工程发挥更大效益,推进国家水网建设以及促进提升自身办学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华水期待与兄弟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加强协同配合,积极做好重大项目的申报和各项工作,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高质量发展和河南区域发展做出贡献。

卢志文简要回顾了洛阳理工学院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发展历程,表达了合作愿景。他表示,洛阳理工学院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校,在水安全及水环境这方面双方有坚定的合作基础,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契机,涉及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等领域。南水北调工程的选题围绕水源区的水质保障和生态环境保障开展,同时注重水资源的配置和高效利用优化,双方专业契合度极高。华水作为大型水利高校,能够给予我们更多支持和帮助,这正是大手牵小手,共同实现快速发展,携手续写合作共赢新篇章的典范。

刘永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是总书记非常关心的国家战略。围绕南水北调“确保一泓清水北上”是大有可为的课题,河南工程学院围绕资源环境、土壤修复、生态治理成立“蓝色地带研究中心”,有能力深度参与涉水研究领域;我们几所高校的合作契合省科技厅“重点支持一批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域的发展的科研团队”的指示,未来大有机遇。祝愿我们的项目越做越深、团队越建越强、学校越办越好。

宫辉力表示,南水北调工程是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集中谋划的重大国家战略,现阶段我们主动参与、主动作为的时机极为契合。南水北调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调水工程,在与岩溶喀斯特区域密切相关的地区,共有6个国际对比计划并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因此我们大有可为。石漠化智能监测包容空天地检测手段并融合刘俊国院士渐进式生态修复成果,包含空间地、智能感知、智能监测、模拟和评估预测等技术,最终落实到应用上,在研究过程中形成新的经验、模式和机理,整体按照目标清晰、可考核、可用上、有影响、留得下、可推广的标准执行,有希望形成一个区域有用的、可推广、可示范的中国案例并做出地标式贡献,成为全球区域治理的样板。

李玉英表示,南阳师范学院位于离水源地最近的地方,将全力做好保障服务。丹江口水库水质面临面源污染的挑战,重大项目应该从城市生态环境的角度综合考虑水源区的地上调水和地下水站,囊括地表和地下水源涵养,包括石漠化和植被生态系统的保护。每个学校和团队都应抓住此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根据自身特色,将水源区的水资源和调水有机结合,以“国之大者”、国之要者、国之急者等心态开展研究。

刘雪梅在总结中指出,项目定位以水质为主线和水源涵养为重点,水源区为主,全流域涉及,并应充分调研南水北调中线需求。核心资源区要做好保护和治理,进行生态修复,尤其是刘俊国校长带领的渐进式生态修复和石漠化防治和水源面源污染修复;业务上基于空天地信息化进行工程防汛实时监测;生态上实现沿线水量补偿置换,全方位做好治水工作的大文章,构建人水和谐共生关系,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会议期间,各参会专家代表踊跃发表学术意见,围绕“南水北调后续高质量发展”深入交流,探讨重大立项选题的可行性,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学校科技处、水利学院、水资源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黄河研究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洛阳理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相关领导参加了交流研讨并共同观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