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治水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请中国水利文协副主席靳怀堾来校作专题报告
供稿:李文杰   新时代治水社会科学研究院(水文化研究中心)    |  编辑:刘叶   |  初审:饶明奇   |  终审:梁丽丽    日期:2024年03月28日

近期,新时代治水社会科学研究院围绕2024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系列活动。3月25日下午,邀请水利部海委原一级巡视员、中国水利文协副主席兼水文化专委会会长靳怀堾研究员来我校作专题报告。我校师生代表200余人参会。

靳怀堾以“试论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兼与长江文明比较”为主题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大江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古代中国文明发祥于黄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发祥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发祥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祥于印度河与恒河。一部人类文明史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部人水关系史。他谈到,从文字、城邑、青铜器、国家等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来看,黄河流域具有丰富的史前文化,是文明摇篮。黄河流域是历代中国政治中心,历代治黄活动促进了“中国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基本经济区的形成,黄河流域文化灿烂、科技昌明、人才济济,黄河文明影响深远。一部黄河史,半部中国史。中国离不开黄河,中华民族、中华文明、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进步,都与黄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指出,在历史长河中,黄河流域比长江、珠江、松辽等流域文化发达,并非偶然,黄河文明一马当先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土壤、交通等条件的差异。他强调在后来居上的长江文明中,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代表了长江文明的早期历史。宋元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中心,成为中华文明的领跑者。发生这种转变,一是因为南北气候等自然条件发生了一定变化,二是因王朝更迭、逃避战乱等原因大批北方人移民到长江流域,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文化思想等,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本次报告深入挖掘了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当代价值以及与中华文明的关系,视野广博、内容丰富、认识深刻、思路清晰、语言生动,对于参会师生进一步理清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增强文化自信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