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智川书院|通讯员:尚发成
| 编辑:吴俐娟
| 初审:饶明奇
| 终审:梁丽丽
日期:2025年03月12日

近期,DeepSeek、Manus等AI工具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备受瞩目,3月11日晚,智川书院在江淮校区第一报告厅举办《AI 时代我们能做什么?——AI开发所用到的几种基本技术以及本地化部署的方法》专题报告会。本次活动特邀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孙磊博士主讲,副院长尚发成主持,吸引了书院信息工程和电子工程专业近300名师生参与。
报告会上,孙磊以互动式的提问“AI世界,有哪几种人?”为切入点作为开场,引发现场师生对AI时代角色定位的深入思考,鼓励大家积极投身AI产品研发和大模型研究。针对大模型开发面临的跨学科整合难题,孙磊系统阐释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四大核心技术体系,通过生活场景案例,生动解读了当前大模型开发面临的技术挑战。针对现场学生关注的人机交互技术,他对比分析了Prompt Engineering(提示词工程)、RAG(检索增强生成)、Fine-tuning(模型微调)等六种交互方式的技术特性,强调“场景适配优于技术堆砌”的核心原则。针对师生群体AI应用焦虑问题,孙磊提出了建设性建议:教师可利用AI数据分析功能精准把握学情特征,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学生应通过AI工具培养信息筛选与批判性思维,建立“技术辅助+自主创新”学习模式,合理运用AI工具。针对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差异化路径问题,孙磊结合ML Studio大语言模型(LLM)工作站,手把手教师生们如何打造“低成本、高适配”的智能解决方案。
报告结束后,现场同学纷纷提问,就AI技术的学习路径、职业发展以及教育应用等问题与孙磊博士进行了深入交流。许多同学表示,通过此次报告,他们不仅对AI技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还对未来如何将技术应用于学习生活和工作领域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