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推动教学上水平、科研上台阶、管理上层次
供稿:周俊胜[新闻焦点      |  编辑:    日期:2008年12月01日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推动教学上水平、科研上台阶、管理上层次
                                    ——我校党委中心组、学习实践观活动领导小组进行第一次专题讨论
 
      近期,校党委决定,在第一阶段学习调研基础上,围绕“真学真用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主题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内涵提升、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分两次展开教育创新专题讨论。
     11月26日下午,我校党委中心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进行第一次专题讨论。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有关部门和院系的负责同志参加了讨论,会议由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朱海风主持。
    与会同志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校内津贴分配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及操作细则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意见,明确了有关指导思想和原则。
    会议认为,深化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改革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及河南省有关文件精神为依据,结合我校校情,立足教学,强化科研,加强内涵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为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会议认为,深化校内津贴分配制度改革,应坚持“重心下移、两级管理,切块分配、权责一致”的原则,坚持“导向明确、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科学发展”的原则。按照院系两级办学管理模式,按目前学校发展中所关心的重要要素的绩效(含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资产占有利用率等四要素)大小将校内津贴合理地切分到二级单位,再由二级单位根据本单位情况制定分配办法。从宏观导向上,分配要有利于我校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在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设备占有利用率、党政管理岗及教辅岗考核等要素考核中形成良性发展机制;从具体政策导向上,在强调以教学为中心的同时,强化科研要素在分配中的权重,同时兼顾其他方面科学协调地发展;从激励机制上,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提高效率,突出重点,同时兼顾一般;从约束机制上,合理确定各类岗位考核标准,强化责任;在津贴投入总量控制上,要在学校财力允许的条件下,使广大教职工的收入逐步增长。
    朱书记最后作了总结。他重点强调了三点。一是要把深化津贴分配制度改革与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结合起来,与我校正在进行的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通过津贴分配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工做好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实力,提高管理水平。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深化津贴分配制度改革关乎我校发展战略目标任务能否实现,关乎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关乎学校协调发展和大局稳定。我们要在深入调研、征求意见、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教学、科研、资产占用、学生管理等各类分配要素的切块权重,合理确定各类考核要素的标准,实现既能调动多数人的积极性又符合实际,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兼顾公平的根本目的。三是要加快工作进度。要尽量吸收各方面意见,使改革方案科学合理,但我们的改革是渐进性的,不宜刻意追求完美无缺,实际上要在短期内拿出一个人人满意、皆大欢喜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几乎是不可能的,讨论来讨论去如果一直出不来势必贻误时机,影响发展。只要基本原则、基本导向不错,多数人同意,就要积极推进。朱书记指出,这一方案只是学校向各二级单位切块的方案,至于具体到每个人的实际津贴怎样计算,留给各二级单位自己研究决定,自己去创新。要加快工作进度,争取将深化津贴分配制度改革的方案,提请12月中旬召开的教代会上审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