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心系消防服务队”消防宣传活动顺利进行
心系消防 我做宣传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心系消防服务队”消防宣传活动顺利进行
为加强群众的消防意识,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心系消防服务队”走上郑州街头进行消防知识宣传。为了解大家对消防知识的认识程度,在开展宣传活动的前两天,实践队员先进行了问卷调查。
实践第一天,队员们来到人员众多的紫荆山广场,以紫荆山公园为中心分散开来,各自寻找调查对象。为了让调查对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填写问卷,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队员们专门挑选那些在公园或路边休息的市民发放问卷。看到学生们在如此闷热的天气,这么辛苦的做调查,大家都很积极的配合队员们完成问卷。市民的积极配合大大鼓舞了实践队员的士气,更增加了大家坚持下去的信心。
两天的问卷调查过后,队员们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并形成了初步的调查报告,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接下来的宣传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
第三天队员们早早的起了床,把事先做好的宣传展板送往目的地——商城公园。然而,由于展板太大,起先公交司机不让大家上车,后来当得知是大学生利用暑期做消防安全知识宣传,司机师傅二话没说打开了车门,队员们心里满是感激。几经周折来到商城公园后,队员们快速的摆放展板、挂起条幅,将所有宣传物品整理妥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宣传活动正式开始。
内容丰富的展板、色彩鲜艳的条幅以及统一着装的实践队员,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关注。在大家驻足观看的间隙,队员们向大家发放了从消防大队取来的宣传资料,市民们对这次宣传活动都很支持。队员们还遇到了一位爱心志愿者——河南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方红,他对这次宣传活动十分赞赏,夸大家为社会做了一件好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也让他们学习到一些火场逃生自救的知识。此外他还表示如果需要,可以帮助大家进行宣传。此外,很多家长专门带着孩子来到展板前,教育孩子学习消防安全知识,从小培养消防意识。很多爷爷奶奶也来为这次宣传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消防安全的重要性。
第四天,实践队员来到绿城广场,摆展板、拉条幅、发放宣传彩页、耐心讲解展板上的内容、倾听市民建议……一切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绿城广场人流量很大,不时有市民在展板前驻足观看,队员们则在一旁进行详细的讲解——有关防火,有关遭遇火灾时的逃生方法……这些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小细节,却真真切切的关系到大家的人生财产安全。 “心系消防,我做宣传” ——虽然烈日骄阳下一连站了好几天,大家都感到很累,但是每当市民听完队员们的介绍,积极在“我为消防提建议”的展板上写下自己的建议,然后满意的离开时,队员们都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所有的疲劳都会因此一扫而光。
此外,“河南报道”和“河南经济公报公益周刊”记者对这次活动进行的采访,也给了大家很大的鼓舞。由于宣传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有限,队员们感到自己的力量是微薄的,希望能够借助媒体的帮助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市民关注消防安全,学习这方面的常识,从而使大家生活中能少一些安全隐患,多一些幸福安定,而这也正是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所在。
环境污染渐严重 经济环保需双赢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赴新密实践队实践活动专题
7月13日,在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杨崇豪、指导教师陈伟胜的带领下,该院赴新密实践队来到了新密市河屯村,开始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先对河屯村的污水处理厂以及附近居民的生活状况和环境现状进行了走访调查。由于河屯村正处于全民总动员改造排水管道及厕所的关键时期,很多村民从早到晚都处于忙碌之中,队员们的调查进度不是很快。但是,当村民们听说是做关于群众饮用水与环境意识的问卷调查时,很多热心的群众都放下手头的活,认真地填起调查问卷,还向我们介绍了近年来本村关于饮用水的一系列问题。
在调查中,队员们发现,由于近年来周边造纸厂、煤加工厂、炼油厂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居民饮用水质量出现了严重问题。很多群众反映说自家浅水井出来的水根本不能喝,而且水烧开后会出现大量茶垢。自从村里打了一口300米深的水井后,饮用水情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由于村民居住情况比较分散,一口水井供全村人饮用的目标并没有实现,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能使用桶装水。
在与民众的交谈之中,队员们感受到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当听到村民说,由于近年来空气、水源受到污染,很多庄稼比如大豆、番茄、豆角等根本就不会结果实时,大家都感到十分痛心。此外,当地村民还面临着更棘手的问题——要想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就必须关掉大量非正规小厂。可这样一来,很多村民就会失业。农民自古以土地为命根子,可是如今,本来已经没有了足够的耕地,因为环境的因素庄稼收成又不好,何谈经济来源;但是若要保证就业,保证一个较高的收入,那就只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了。长此以往,这会是一个恶性循环。
通过几天的走访和问卷调查,队员们认识到一个现实问题——毋容置疑,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正威胁着新密人民的正常生活。而当地村民就大隗镇造纸厂群的评价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它们促进了新密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二是它们是造成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
带着这些问题, 7月17日,实践队员参观了河屯村附近的几家工厂。实践队员先后访问了造纸厂、水泥厂、煤加工厂。大家发现,这些厂子基本上都已暂停营业,厂内的池子都充斥着黑且发臭的污水。在煤加工厂附近,队员采访了一户开小卖部的村民,他说:“这里的环境真是差到了极点,我们的冰箱为了防止落下灰尘每天都要擦上几十遍,空气中到处都是一些很脏的颗粒,肯定对人身体健康有危害。”在谈话时,队员们发现了一只灰色的小猫走来走去,经主人说明才知道:原来它是白色的,周边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陆续开工后,它原来的毛色已经再也看不到了。
在一些小造纸厂、水泥厂内部,也许是已停产无人管理的缘故,到处都堆着垃圾,污水横流。听附近的村民介绍说,停产前,这些厂子的污水就像墨汁一样,直接就排放到了对面的双洎河。那些污水处理设备好像从未动用过,不然双洎河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让人难以接近。当实践队员询问起对这些工厂的评价时,很多人还是表示环境保护是第一要务,但要真正关了厂子,人们工作、生活就成了问题。而且有村民也担心即使关了厂子,新密市的污染问题能不能得到妥善解决还是一个未知数。
7月18日下午,陈伟胜老师带领实践队员,带着几天前从村子里取得水样以及实验结果数据走进了河屯村村支部。在村委会办公室,村主任刘大仓急切的询问起关于他们村水样的检测结果,陈老师不无忧虑地说:“由于我们设备有限,只进行了cod检测,也就是查了一下是否有有机污染。结果很不理想,国家规定的饮用水中cod含量为5,最多可放宽至7,咱们的深井水检测结果是15,另几口浅井水检测结果就更高了。”刘大仓同志听完后十分担心,在他认为:如果这口专为解决饮水问题而打的深水井的水都不达标,那村民们日后如何解决安全饮水的问题呢?
在谈到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时,陈老师建议他们在深水井旁边安置一套水质处理设备。这要比各家各户单独使用一些商业过滤器安全,而且更加经济。同时,陈老师也表示最好能将村里的水质送达正规检测局进行系列完备的检测。刘大仓同志对实践队的工作表示十分的感谢,并表示村领导一定会尽快拿出一套处理方案,最大限度保证老百姓的饮水安全。
几天下来,实践队员找到了造成污染的根源所在,同时也再一次体会到了“经济发展同环保双赢”的重要性。经济与环保向来就是一对相互制约的因素,必须协调发展,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否则任何一个因素落后,都会导致社会发展与建设的失败。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大隗镇所有的造纸厂基本上都已停产,显示了政府治理环境的决心。并且新密市造纸群工业污水处理厂已经建成,为改善环境带了希望。
7月19日下午,结束了7天的暑期实践生活后,实践队员踏上了返回郑州的路。七天来实践队员们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历练,不论是在厂里做实验还是外出做调研,队员们的生活都是充实、有意义的。在告别之际,实践队员真心希望,在新密市造纸群工业污水处理厂的牵动下,政府部门能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力度,使新密市所有的乡镇都走上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道路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