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现在的官不好当了!
供稿:      |  编辑:    日期:2009年04月08日
 

   3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评论:《现在的官不好当了!》,值得学习,现转载如下。



“现在的官不好当了!”
李俭
    成都市出台了《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民主推荐暂行办法》、《干部考察预告试行办法》等30多项制度,旨在对干部选拔任用实行更科学更严格的考核考察。有人说,这些制度的施行,使“无能官”难过“上岗关”,“混混官”难过“考核关”,“太平官”难过“群众关”。也有人慨叹:“现在的官不好当了!”
    官不好当是正常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改革发展稳定负有重要责任,不作为或乱作为都是不行的。如今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很重,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考核越来越细,标准越来越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种监督越来越健全,舆论监督、群众监督、领导监督、民主党派监督,这些都要求领导干部更加兢兢业业,更加严于律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有的同志感觉官不好当是一件好事。
  我们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政治思想素质高,事业心很强,工作业绩很突出。为了经济的发展,为了百姓的利益,他们常常没有节假日,不分上下班,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但也不必讳言,在有的地方、有的单位,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干好干坏一个样,贡献大小一个样,办不办事一个样,负不负责一个样,有无过错一个样。这样的现象虽属少数,但也容易形成一种不健康的风气:谁都想当“官儿”、谁都奔当“官儿”。这正是:商场上好赚钱,必然使趋利者接踵而至;官场里好混事,必然使奔“官儿”者趋之若鹜。
  对干部的考核考察失之于松散,还会生出诸多弊端。比如有的干部,见事就推,见难就躲;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很淡薄;对群众利益,常常置之脑后。因为在他们看来,管与不管、管得好与不好,“官儿”都照当不误。为什么在有的地方,“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大干快上,而群众千呼万唤要解决的问题,却多年不得解决?这个问题就很值得深思。
  加大考核考察力度,用制度管干部、用干部,情况就大不一样。领导干部干工作不能敷衍马虎,不能不接受严格的监督,不能不想到自己的责任,不能不掂量自己的本事与能力,不能没有一种压力与危机感。对干部进行更严格的考核考察,不仅会形成一种为民、务实、清廉的好政风,也会改变“官场”庸俗之风。那些不具备领导干部素质的人,就无法混迹于干部队伍,那些千方百计“跑官”、“要官”、“买官”的人,就不能不有所收敛。
  对干部考核考察不严格,会养成干部的惰性,助长干部的贪性,不仅对干部的成长极为不利,而且最终受害的是老百姓。因此,我们要营造一种支持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体制环境,使更多的干部勤政、廉政,更加刻苦地学习,更加勤恳地工作,凭工作业绩赢得人们的尊重和拥护,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和建设各项工作,造福广大百姓。
  《人民日报》(2005年03月25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