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与长园科技集团、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 共建智能电力及装备产业研究院
供稿:   科技处    |  编辑:黄立赫    日期:2021年09月09日

党委书记王清义致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浉河区、长园科技集团共同为长园华水智能电力及装备产业研究院揭牌

三方签订合作协议

仪式现场

9月8日上午,我校与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暨智能电力及装备产业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信阳市浉河区人民政府廉政教育基地隆重举行。

校党委书记王清义,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一级调研员施晓春,信阳市长蔡松涛、秘书长张全胜,副校长刘雪梅、副校长刘盘根、纪委书记王如厂,长园科技集团董事长、总裁吴启权,浉河区委书记于海忠、代区长赵军华等领导共同出席签约及揭牌仪式。仪式由浉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政府副区长杨鹭主持。

王清义代表学校党委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信阳市委市政府、浉河区委区政府和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智能电力及装备产业研究院签约及揭牌是校地企三方“面向未来、共谋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更是三方“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建设迈出的关键一步。

王清义指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因水而生、缘水而成、依水而兴。建校70年来,始终秉承“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牢记“治水兴水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积极投身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写下了华水人治水兴国的壮丽诗篇。“十三五”以来,学校党委牢牢把握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决扛起高水平大学改革发展的责任担当,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融入发展、开放发展之路,形成了工学类和管理类学科特色鲜明,理、法、文等其他学科门类齐全,教学科研资源丰富、优势明显的基本格局。

王清义强调,当前,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聚焦“四个服务”“四个面向”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深度参与南水北调和河南省“五水综改”“四水同治”和“十大水利工程”校地结对帮扶和定点扶贫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受到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重要指示精神,学校与信阳市人民结下了深厚友情。长园科技集团雄厚的实力和光明的前景、浉河区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华水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坚实的办学优势,为三方开展深度合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施晓春代表教育厅对智能电力及装备产业研究院签约及揭牌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建设智能电力及装备产业研究院是三方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的战略举措;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决策部署;是瞄准电力及其装备产业学科前沿,三方优势互补,共创多赢,实现科技创新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施晓春强调,河南省教育厅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校地企深化交流合作,为三方提供更多发展的机遇,为实现合作共赢提供支撑、做好服务,不断为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于海忠对出席此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浉河区的优势和发展需求。他表示,智能电力及装备产业研究院落地浉河后,必将有力推动浉河区教育和科技创新强区建设,为浉河区乃至信阳市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创新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浉河区将以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全力以赴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

吴启权表示,十分荣幸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浉河区人民政府共建智能电力及装备产业研究院。他指出,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科技型产业集团、A股上市企业,专业从事工业与电力系统智能化数字化的研发、制造与服务,目前拥有12家主要控股子公司、15家高新技术企业、2个国家检测中心、9个国家级、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创新基地、12个产业园区、超过7300多名员工的科技型产业集团,未来将以智能电力及装备产业研究院为平台,三方协作,共同发展。

签约揭牌仪式上,校党委书记王清义、长园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启权、浉河区委书记于海忠共同为长园华水智能电力及装备产业研究院揭牌。副校长刘雪梅、长园科技集团董事长吴启权、浉河区代区长赵军华分别代表三方签订合作协议和补充协议。

党委办公室、科技处、电力学院、机械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信阳市、浉河区有关部门,长园科技集团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