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5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报》第260期刊登本报评论员文章《认清形势 扎实工作----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贯彻。全文如下:
认清形势 扎实工作
-----论创建省级文明单位
本报评论员
我校2003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以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不断提升。根据有关规定,2007年我校省级文明单位已经届满,2008年需要重新申报。我校党委、行政已经就该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下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并将有关任务分解到校内各单位,全体教职员工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工作,为创建工作做贡献。
据了解,目前,正式向省直文明委提出争创省级文明单位的省直单位已有60余家。其中不仅有省直机关、省直事业单位,而且有河南工大、河南农大等骨干高校。而评审指标2007年是15个,2008年基本维持不变。相对而言,高校创建工作观测点更多,难度更大。河南工大、河南农大目前正在积极迎接教育部评估,创建任务和迎接教育部评估任务一并布置,全员参与,创建工作力度较大。
省级文明单位的考评机制是淘汰制,而不是考核制。考核制没有指标限制,只要达到一定标准即为合格。淘汰制有指标限制,是优中选优,99分也不一定入选 。省直省级文明单位的初选已经不再采用协作组长投票的办法,而采用专家组现场考察、量化计分、按分排序的办法。考评专家组是临时从省四大班子的机关干部中抽取组成的,考评组通过群众评议、考试测验、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办法细化项目,量化标准,现场计分,按分排序,公开、透明程度大大增加。初评名单确定后,再书面征求入选单位辖区纪检检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环保等部门意见,实行一票否决制。最后由省委研究决定。
为了使我校高标准完成各项创建工作,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一要丢掉幻想,苦练内功。考评细则已高度量化,每一项内容有即得分,无即失分,优得高分,差得低分,当场计分,事前和事后没有多少解释和照顾的余地。我们必须把功夫花在平时,把基础打牢,一丝不苟地把每一项创建任务扎扎实实地完成好。二要全员参与。集体荣誉大如天,创建工作重如山,群众智慧力无边。只有人人参与,各负其责,才能形成合力,推动工作上台阶。三要坚持高标准。不仅要纵向比,更要横向比,主动挑毛病、找差距,认真想办法、解决问题。必须以最优异的成绩,才能达到高要求,才能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