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纪轩副校长作处级干部培训专题报告——关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供稿:(宣传部)发布日期:2006-5-20 浏览次数:<font color="#FF0000"> <script src=http://210.43.128.5/news/general/ClickCo      |  编辑:    日期:2006年05月19日
 

关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
——李纪轩副校长作处级干部培训专题报告
 
    5月17日下午,李纪轩副校长在我校处级干部培训班上作了题为《关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若干思考》的专题报告,引起了与会听众的深思和共鸣。
    李校长从节约型社会提出的时代背景入手,理论联系实际,由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个别,深入  剖析了“为什么建设节约型校园”、“什么是节约型校园”,并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具体建议。报告要点如下:
  
一、    充分认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节约型校园建设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1.哲学的启示
    早在150年前,恩格斯就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提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由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20世纪以来发生的北美黑风暴、印度洋大海啸等十大灾难再次印证了恩格斯这一论断的预见性和科学性,再一次给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
    1981年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里夫金和霍华德出版了《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一书,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出发,对熵这一物理概念作了哲学阐释。该书指出,能量虽然不能被消灭,但它在转化中却能耗散,“从有效的或自由的能量变成无效的或封闭的能量”,我们会因此“得到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就是熵的增加。因而,“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这一观点启示我们:一是科学技术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制造出许多垃圾。二是强调了有效能源的不可再生性。三是告诉我们,地球对于宇宙来说是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其有效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必然会耗尽的。这是一种与机械论自然观相对立的一种新的自然观。这种新的自然观警示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
    2.历史的经验
    节约型社会建设,是我党基于对历史上诸多关于“节约”的经验和教训的深刻反思而提出的一个科学论断。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并在全国开展了“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增产节约”运动;五十年代中后期,毛主席提出了“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但由于人们一味地强调“快”,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协调发展,结果导致了“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轻率发动和浮夸风、“共产风”的蔓延,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②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农业生产方针。由于人们片面地强调“以粮为纲”,纷纷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结果导致了水利资源、森林资源的大量破坏,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1982、1998年洪水的爆发就是大自然对这一愚蠢行为的惩罚。③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由于人们对“发展”内涵的片面认识,导致了“GDP崇拜”,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④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本世纪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理论界也提出了“绿色GDP”、“人文指数”等科学理念。
    3.现实的选择
    节约型社会建设是现实的选择,是基于我们的基本国情而做出的一个战略决策。①我国的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我们是资源总量上的大国,是人均上的小国。②环境形势更加严峻。③提高国际竞争力面临更大压力。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军,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
    (二)节约型校园建设是加强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辐射源。高校师生是社会文明风尚的引领者和实践者。高校不仅自身要厉行节约,还要培养有节约意识和节约美德的高素质人才。
    节约是一种优良传统,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传统;节约是一种高尚品德;节约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节约型校园建设,我们发扬优良传统,继承高尚道德,紧跟社会时尚,将把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三)节约型校园建设是我校更名大学的内在要求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只是我校发展历程中“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校要实现更名大学、申报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等奋斗目标迫切需要建设节约型校园。
    建设节约型校园需要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需要综合利用两校区的资源。需要理顺体制、搞活机制,积极开发节约资源新技术,增强全体师生员工的节约意识。
 
二、节约型校园的主要特征
    (一)节约主体的全员性
    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主体不是某一两个职能部门的少数工作人员,而是从领导到群众,从教师到学生的全校师生员工。建设节约型校园,必然做到: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干部带头抓,全校师生人人抓。厉行节约,从我做起,人人树立节约意识,人人为节约校园建设做贡献。
    (二)节约内容的全面性
    1.节约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全面展开。
    2.节约要以人、财、物的综合利用为重点。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要尽可能作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提高我校办学的社会效益同时,还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要核算教育成本,要讲究教育的投入和产出。要大力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
   (三)节约手段的综合性
    传统节约方式是节约一滴水、一度电,“滴水成河,粒米成箩”。传统节约方式运用的是加法和乘法,节约的成果是以算术级数增长的。现代节约方式的核心是节约资源新技术的利用,关键在于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的成果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要综合利用节约的传统手段和现代手段,在广大师生中大力提倡传统节约方式的同时,更要激励科技人员积极研发推广节约资源新技术。
   (四)节约行为的时代性
    节约行为是具体的、历史的,受每一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会时尚的制约。既不可崇古复古,又不可超越时代。
 
三、关于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建议学校成立主要领导参与的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有关职能部门参加,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办或国有资产处。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二)广泛发动,全校参与
    要制定文件,明确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意义、措施等。要加强舆论引导,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建网页、办板报、开通BBS,建立各种园地。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三)整体推进,突出重点
    我校建设节约型校园既要整体推进,更要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重点工作:1.两校区资源的综合利用;2.人、财、物的综合利用;3.基建工程管理节约;4.维修工程管理节约;5.突出抓好水电节约;6.加强国有资产和设备管理;7.加强公务性开支管理;8.加强财务管理;9.加强临时工用工管理;10.深入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四)查找问题,切实整改
     学校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对照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要求,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浪费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
    (五)加强督查,奖优罚劣
    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有关指标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对全校建设节约型校园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在全校范围内予以通报。同时,将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和考核部门负责人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
    报告最后,李校长就“各部门如何建设节约型校园”问题拟定了思考题,引起了全体处级干部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