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闫亚平
外国语学院
| 编辑:黄立赫
日期:2021年11月08日

线上会议现场
2021年11月6日,由我校外国语学院承办的“修辞创造与汉语发展演进”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修辞学会 2021 年年会”通过腾讯会议顺利举行。副校长李仰智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党兰玲教授,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复旦大学中文系吴礼权教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大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索教授和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等近20位专家出席了本次大会,来自全国各高校近200名师生参加了此次大会。
李仰智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来宾的参会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校和外国语学院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情况。
中国修辞学会会长吴礼权教授对中国修辞学会的发展历史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中国修辞学会自成立以来取得的不同凡响的学术效果。
上午,北京大学孙玉文教授以“汉语史学科建设问题”为题,特别指出了汉语修辞的动态发展性和汉语修辞史研究的重要性。武汉大学罗积勇教授以“骈赋律赋中隔句对的韵式演变研究”为题,以个案的方式展现了修辞现象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复旦大学康志峰教授以“语用修辞学视阈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为题,指出翻译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的实现离不开修辞。来自四川大学的杨光荣教授以“论修辞学纲领”为题,高屋建瓴地展望了如何在世界修辞学界构建中国修辞学的话语体系。河北大学郭伏良教授多侧面探析了马来西亚著名华人作家戴小华《忽如归》的语言艺术特色。北京师范大学孙银新教授以“现代汉语词汇与通感”为题,归纳了通感对词的创造和词义发展的重要作用。广西大学的温科学教授以“西方话语博弈的修辞逻辑”为题指出,我们应当在学理上解开西方舆论的假面具,才能在国际话语博弈场上做令人尊敬的、“合格”的对手。暨南大学陈毅平教授以“中国文学外译篇章修辞研究——以《西游记》两个英译本为例”为题,强调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
下午分小组报告,大连大学的李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的祝敏青教授、海南师范大学的段曹林教授、黑龙江大学的殷树林教授、河北大学的蒋静忠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洪爽副教授、宜春学院的彭友明和耿宏伟副教授、齐齐哈尔大学的曹婧一博士和我校外国语学院的闫亚平副教授等16名学者作了异彩纷呈的学术报告。
此次学术研讨会涵盖了汉语修辞史、修辞学理论革新、修辞与汉语词汇和句式的发展演进、汉语书面语修辞特色、不同文本修辞、翻译修辞以及修辞为中国语文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汉语本体研究与汉外翻译研究相结合、兼顾古今,深具广度、深度与创新度,充分展现了学者们对汉语修辞学的新思考。这不仅对推动中国修辞学的繁荣与发展深具重要学术价值,对促进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和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发展也有着重要而非凡的意义!(外国语学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