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贾利颖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辑:刘春杰
日期:2019年06月17日

决赛选手在介绍视频作品

我校第四届“筑梦杯”微视频大赛现场

参加活动的领导、教师与获奖学生代表合影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图)
6月13日晚,我校第四届“筑梦杯”微视频大赛决赛在龙子湖校区第一报告厅举行。本次比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党委宣传部、校学工部、校教务处、校团委主办。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马书臣莅临现场并致开幕词。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活动。
本次微视频大赛的主题是“沧桑巨变70年,强国伟业看今朝”。历时三个月,经过班级初选、预赛、半决赛等环节,共有10个作品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马书臣对以“筑梦杯”微视频大赛等为代表的四课联动实践活动一直高度关注、寄予厚望。他在致辞时指出,开展“筑梦杯”微视频大赛,是我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在河南省高校思政课中具有显著的创新性,独树一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国梦的最强大思想理论源泉和精神动力支撑。青年大学生要筑好民族复兴之梦,就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敢于有梦,就是要敢于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的理想;勇于追梦,就是要勇敢面对筑梦路上的艰难险阻,敢于担当;勤于圆梦,就是要勤于实践,脚踏实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只有在付出艰辛劳动后才能实现梦想。马书臣对活动主办和承办方的老师、同学们表示感谢,并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入围决赛的十个作品一一进行了展示。作品《看过世界,更爱祖国》,以一家三代人跟随时代变化而发生的思想转变为背景,展现了建国七十载中国的发展变化,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作品《我爱你中国高铁》,在国内外纵横对比中,呈现出中国高铁快速发展的生动图景,展现了中国高铁的世界速度。作品《沧桑巨变,藏于民生》以回望历史、感悟今朝为主线,以贴近生活的画面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获得了92.2的第二高分。作品《再回首,今朝有》一举夺得92.6的最高分,将大赛气氛推向了高潮。落幕作品《中医缩影--沧桑七十载》以家族中医史为线索,以小见大,情怀满满,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强国一代勇担时代使命的责任感。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贾利颍博士对参赛作品进行了点评。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梅致闭幕词。她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全体老师3个月的筹备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对参与筹备活动的师生表示感谢,对决赛展示的10个作品给予高度评价。张梅说,开展“筑梦杯”微视频大赛,充分发挥了当代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以致用的典范,也为我校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提供了新思路、新探索。希望新时代青年学子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中,书写无悔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壮丽诗篇。
“筑梦杯”微视频大赛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的实践环节之一;是本课程教学团队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增强课程时效性和感染力的一项尝试;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推进“四课联动”教学方法改革道路上的重要抓手,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诠释“中国梦”的良好平台,举办以来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同,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作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微视频大赛也是我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