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来我校实地调研高等教育
供稿:刘春杰 党委宣传部      |  编辑:韩玉洁    日期:2019年07月06日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总结讲话


调研组组长、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杨宏志讲话


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院长李勇发言

校长刘文锴作工作汇报

省政协委员高等教育座谈会现场

调研组一行参观三峡大坝岩芯

调研组一行参观孟瑞鹏事迹展馆


调研组一行参观水利馆


调研组一行参观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

调研组一行参观复杂系统与决策科学重点实验室

(摄影:傅文骏)

7月4日下午,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率调研组一行10人莅临我校龙子湖校区进行高等教育调研。调研组组长、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杨宏志,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院长李勇,河南省政协委员、平顶山学院院长苏晓红,河南省政协委员、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院长丁庭选,及河南省财政厅教育事业处,河南省教育厅研究生处、高教处、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

调研组一行在校长刘文锴陪同下依次参观了三峡大坝岩心、孟瑞鹏事迹展馆、水利馆、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和复杂系统与决策科学重点实验室,与负责人进行了深入地沟通与探讨。在龙子湖校区第三会议室召开了高等教育座谈会,全体在校校领导出席,会议由副校长刘汉东主持。

河南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闫治国介绍本次调研旨在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结合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了解制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加快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刘文锴代表学校汇报工作。他表示,我校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不断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一是结合水利行业发展新形势,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我国水利对外发展不断加快,为适应需求,华水致力于培养面向国际、面向世界的新时代人才,一大批华水学子走出国门参与对外汉语教学、海外援建等。二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针对“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成立“河南河长学院”,受水利部委托对全国31个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水利监督管理研究中心”“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研究中心”建设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三是深化国际合作办学,实施开放活校战略激发办学活力。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参照孔子学院模式联合设立“砂拉越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汉语中心”,标志着我校迈出了境外办学的步伐。

刘文锴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步伐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财政困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校发展的关键。同时建议:一是做好相关工作,提高待遇;二是增加高级职称指标,以提高高层次人才工作积极性和“获得感”;三是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拨款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成本分担机制,提升学校自主造血能力;四是按照《关于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意见》要求,支持高校自主管理使用学校财产经费,充分发挥教育拨款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并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适合高校、便于操作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经费预算使用效益。

刁玉华发表讲话时指出,本次调研收获颇丰,并与大家分享了三点体会。第一,华水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果丰硕。60多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水利优秀人才,不仅在整个水利行业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为河南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华水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第二,华水要抓好特色骨干大学建设。要找准定位,发挥特色,集中优势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在自身特色领域争创一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顶天”,服务国家战略。特色骨干高校既要“顶天”又要“立地”,在行业达到国内顶尖水平,同时又要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服务。高等教育将分门别类地发展,而特色、高水平是大势所趋。在制度设计上,今后将会在每个高校选定学科群进行特色建设。希望华水发挥原有特色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做特,在特色骨干大学队伍中起到引领作用,同时也是为创建国家“双一流”提供河南后备力量。第三,要多途径解决难题。目前,各高校都在克服困难奋力发展,但确实存在诸多制约发展因素,核心就是人才引进和资金投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进行了全方位的密集调研。建议可通过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进行学费调整、盘活学校现有资产、吸收社会资金等渠道解决财务问题。

杨宏志指出,本次调研意义重大,相信各高校通过努力会尽快破除发展瓶颈。李勇对我校发展特色骨干大学的办学定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副校长苏喜军、刘汉东也分别做了汇报。

研究生院、校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科技处、社科处、人事处、财务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学科建设办公室等校属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