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科技工作大会取得丰硕成果
供稿:(科技处)发布日期:2006-9-30 浏览次数:<font color="#FF0000"> <script src=http://210.43.128.5/news/general/ClickCo      |  编辑:    日期:2006年09月29日
 
突出创新先导作用 引领学校科技发展
——我校科技工作大会取得丰硕成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科技工作大会历时2天,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于2006年9月22日胜利闭幕。这次会议是新世纪学校召开的第一次科技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全国和河南省科技大会精神,总结交流“十五”以来科技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科技工作。
    河南省科技厅政策法规与基础研究处李成安处长、教育厅科研外事处张水潮副处长应邀出席了大会,会议由学校党委书记朱海风同志主持,在郑全体校领导、具有正高职称的离退休教师、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以及副科级以上干部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在本次会议上,严大考校长作了题为“坚持自主创新 促进科技发展 全面开创我校科技工作新局面”的大会主报告,水利学院等5个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所等2个优秀科研机构、周振民等29名优秀科研工作者受到了表彰。水利学院院长孙明权教授、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陈南祥教授、土木与交通学院副院长白新理教授、机械学院院长杨振中教授、电力学院院长邱道尹教授、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所所长黄志全教授、广谱哲学研究所所长张玉祥教授代表各单位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大会交流;孙东坡教授和张小桃博士代表获奖的优秀工作者做了典型交流发言。这些单位和个人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十五”期间为学校的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学校修订出台的一系列科技管理规章制度,不仅使科技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而且也是用好人才、尊重人才、回报人才以及创造良好科技发展环境的有效举措。
    为贯彻落实学校科技工作大会精神,各学院(系、部)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科技现状,举办了由本单位全体教职工以及党政机关相关科技人员参加的科技工作会议分会场。各分会场认真学习、讨论了严大考校长的大会主题报告,总结了各单位“十五”期间的科技工作,并就未来的学科发展方向以及科技工作的结合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提出了各单位“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各单位组织学习了学校有关科技管理规章制度,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讨论出台了各单位科技管理实施细则。有些院系还安排了国家重大科研课题申报的经验介绍等。
    当前,在我国高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指导方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我校密切关注和研究国家、地方以及行业的科技研发信息,及时召开学校科技工作大会,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推动我校科技工作再创新的辉煌。做好下一步的高校科技工作,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深化高校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机制创新,特别应注意做好四个创新,即思想理念的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和科技领域及组织方式的创新;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对拔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培育;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建立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有效的联系渠道,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正如李纪轩副校长在大会总结中提出的,我校这次科技工作大会,是对全国和全省科技大会精神进行全面落实的大会,是对“十五”期间我校科技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的大会,是面向“十一五”对我校科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的大会,是对建设创新型校园、力争更名大学成功进行全面动员的大会,是我校改革和发展中一次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