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刘春杰 徐雯静 党委宣传部 党委组织部
| 编辑:刘春杰
日期:2019年10月09日

我校特聘教授、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一级教授韩庆祥作专题报告

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次集中学习现场(一)

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次集中学习现场(二)
(摄影:傅文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学习层次,丰富学习内涵,10月8日下午,我校在龙子湖校区第一报告厅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三次集中学习。特邀我校特聘教授、我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央党校原校委委员、一级教授韩庆祥以“新中国70年治国理政的智慧”为题作专题报告。省委主题教育第十四巡回指导组部分成员,全体校领导,全体处级干部、党支部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学生党员代表参加报告会。校党委副书记高京燕主持报告会。
韩庆祥教授对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情况及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全省高校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在当前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从党和国家的角度、改革开放的角度都需要对70年的历程进行总结。这既是对过去的尊重、对现在的清醒认识,也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韩庆祥教授从以下六个层面结合具体实例总结了新中国70年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哲学智慧。
一是思想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人民中心、知行合一三点。实事求是侧重于事实维度。我们党在各阶段做出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都是以当时的社会存在为基础。新时代,实事求是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进行伟大斗争。人民中心侧重于价值维度。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哲学高度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知行合一侧重于实践维度。坚持实事求是和人民中心的有机统一,才能达到对事物真正的“知”,而“知”的目的在于“行”,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三者具有严谨清晰的内在逻辑,体现了多个维度的有机统一。
二是辩证思维。概括为主要矛盾、根本问题和工作重点三点。即把握主要矛盾,从主要矛盾中确定所分析解决的问题,并把解决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我们党在治国理政当中,坚持问题意识、问题导向,从社会主要矛盾中寻找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就是治国理政的工作重点。社会主要矛盾是党中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判断基本国情、判断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的基本依据之一,也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在治国理政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是理政思路。概括为定位、定标、定法三点。确定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就是定位;在一定的历史方位中确立奋斗目标,就是定标;选定实施目标的根本路径方略,就是定法;三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当前,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就是要把握其所处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处来、现在何处、走向何方。在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四是发展方略。概括为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发展短板、打牢发展支点三点。这不仅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铁律和智慧,也是地方管理、个人发展的铁律和智慧。韩庆祥教授通过“斜木桶原理”对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进行了生动阐述。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分别展开了论述。而打牢大国成为强国的支点,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五是治理机制。概括为动力机制、平衡机制、治理机制三点。社会既要有发展的动力,还要保持平衡和谐稳定,而社会治理是关键。改革开放时期主要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随着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增加,党中央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大目标。党中央治国理政就是按照这三种机制的轨迹走到了今天。
六是推动力量。概括为党的领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人民主体力量三点。三个力量的合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党的领导力量、市场配置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道路里面的中国特色。中国道路社会主义本质,即人民主体力量,也体现了中国特色,这个特色在政治上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三个力量表达了中国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表达了中国道路的中国特色,也是中国道路的哲学精髓。中国道路创造了中国奇迹,关键就在于这三个力量。
高京燕在总结讲话时指出,韩庆祥教授的报告主题鲜明、生动精彩、思想深刻,视角创新而又逻辑严密,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让全体人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史、新中国史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对我校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和现实针对性。希望大家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推动本单位主题教育更富有活力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