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孔昌生莅临我校调研指导工作
供稿:韩玉洁 党委宣传部      |  编辑:刘春杰    日期:2019年10月25日

实验室顾问孙东坡教授向各位领导介绍实验室情况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孔昌生与我校领导老师进行亲切交流


(摄影:傅文骏)


10月24日上午,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孔昌生莅临我校调研指导工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级)王忠梅,省纪委常委、省监委委员张光明,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委员(副厅级)高治军,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毕正义,省委组织部组织员(副厅级)郭跃丽,省委组织部副巡视员杨建国,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刘颖,校党委书记王清义、校长刘文锴等陪同调研。

孔昌生来到我校水利水运及治河实验中心。校党委书记王清义简单介绍了学校的整体情况。汇报了我校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抓好顶层谋划设计。先后召开“黄河流域生态区建设座谈会”“黄河生态研究中心建设方案讨论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二是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迅速整合专业资源和研究力量,组织相关学院和研究机构深入黄河流域(河南段)8个地市,围绕解决黄河洪水风险威胁、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问题、强化黄河流域水资源保障等方面开展调研。三是加强黄河文化研究。依托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和水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围绕如何发挥高校作用、创新黄河文化传播方式、讲好黄河故事等开展研讨,筑牢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理论基础。11月2日,学校还将与水利部、省水利厅、省社科院、河南报业集团共同主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并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刘文锴介绍了学校主动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接,围绕黄河生态保护与修复、防洪抗旱与减灾、湿地保护等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情况。

实验室顾问孙东坡教授向各位领导介绍了实验中心立足多沙河流研究特别是黄河研究,科研教学相互促进,在多泥沙河流治理、“水利水运”工程水力学和水环境与水生态治理三个方向的研究成果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创新成果。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模型前,孙东坡介绍到,该模型是国内研究小浪底水库坝区最大的正态模型,精细模拟了全部16个泄洪、排沙、发电泄流建筑物和消能池。利用这个模型可以研究库区泥沙淤积规律,寻求排沙最多、淤积最少,最合理的水库运用模式,解决了黄河水沙调节的关键技术难题。目前优化方案已经反映在小浪底调度运行方案中,这也是实现黄河长治久安的重要技术支撑。孙东坡还介绍了我校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发的三维采集系统,该系统可以对水流流速、泥沙含量、水下地形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的实时监测。近年来,学校依托实验室完成了数字流域与数字河流构建。水利学院实验中心还运用地理信息的专用无人机,在黄河桃花峪与河南大学联合建立了黄河滩涂联合观测站,开展湿地生态保护的原型观测研究。在科研成果和学生创新成果方面,孙东坡重点介绍了实验区可以研究河流的大型玻璃水槽,该研究与清华大学合作完成了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非均匀推移质运动的团簇结构、水沙相干理论方面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重点介绍了解决江河大型溃口的“火箭钻地锚堵口新技术”。

孔昌生认真听取了介绍,并就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排沙功能的运行情况、学校如何融入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和我校领导老师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孔昌生指出,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这在黄河治理、保护、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学校前期抢抓机遇做好顶层谋划设计,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水利特色,积极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并依托水利重点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实效,形成“研究河流,流域治理”的特色。希望学校充分发挥水利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形成强大合力,凝练研究方向,进行重点研究,进一步发挥人才集聚和技术研发优势,积极融入参与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去,贡献华水人的智慧与方案。

学校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水利学院等单位负责同志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