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论证会
供稿:张先起 水利学院      |  编辑:刘春杰    日期:2020年11月20日

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处长杨学勇讲话

校党委书记王清义讲话

会议现场

(摄影:刘春杰)

11月18日下午,我校在龙子湖校区协同创新中心4001会议室召开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论证汇报会。省教育厅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处处长杨学勇带队,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赵同谦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对我校新获批的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规划进行论证。校党委书记王清义、副校长刘汉东、刘盘根出席会议。校长办公室、研究生院、教务处、科技处、人事处、财务处、国资处、学科办、水利学院、水资源学院等部门和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协同单位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刘盘根主持。

王清义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依托办学特色和优势,深度融入黄河治理和保护的有关情况。王清义指出,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我校首次申报成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科建设的良好积淀,对促进我校一流学科建设、服务国家战略、推进协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党委将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协同单位的密切配合下,集全校之力在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实验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确保中心建设进度。中心要利用好这次论证会,充分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修改完善发展规划,紧紧围绕相关指标体系,凝练平台方向,明确学科定位,构建协同体系,落实关键性科研任务,持续产出标志性成果,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学术创新的高端平台、一流学科的培育基地和优秀人才的汇聚中心。

杨学勇在讲话中指出,2012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2011计划”,把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支点,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也是河南省教育部门工作的重要抓手,一定要提高到建设“双一流”的高度去认识。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对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方面特色鲜明,在教育厅、财政厅持续支持下开展建设工作,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符合实际建设发展方向的体系。学校作为牵头单位具有主体责任,协同单位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协同机制,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在机制创新方面进行落实和执行,中心的建设将会助力学校发展,同时也会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和学科建设的发展。

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刘汉东介绍了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规划编制的情况,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详细汇报了中心发展规划。规划论证专家组成员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赵同谦、郑州大学所长曹武军、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袁群、河南中医药大学副处长高爽分别就规划文本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意见与建议。中心协同单位黄河水利科学院副院长江恩慧、中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处长李金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副主任李超群、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汪伦焰教授等也分别就发展规划提出了相关意见与建议。

王清义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各位领导和专家以前瞻的眼光、专业的视角、辩证的思维、发展的观点,为中心发展规划提出了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会后要认真吸纳,进一步完善发展规划。王清义表示,作为学校第一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强烈的时代使命建设好这一国家级平台。一是凝聚工作合力。要集中全校力量支持中心建设,整合优势资源,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汇聚到一起,组建高水平学术团队,构建有利于不同学科领域和方向相互交叉融合的高水平学科,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做实规划内容。要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从体制机制上、政策上进行引导,注重协同效果,把成效机制、协同机制等构建好,不断创造新的方向和新的增长点。三是聚焦国家所需。中心要围绕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这一国家战略和河南省“四水同治”这一重大部署,发挥学科优势进行研究,明确研究目标、提出创新理论,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好党委政府的智库。

中心将根据教育厅领导、专家组和协同单位等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尽快完善规划文本,提交省协同创新管理部门备案,同时按照审定后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和全面开展中心的各项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