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4日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我校暑期“三下乡”硕士服务团一行八人在张亮老师的带领下赴荥阳市王村镇开展社会实践。
暑期“三下乡”硕士服务团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为原则,结合团中央重点实施的“千校万村服务计划”,开展了宣讲“八荣八耻”,培训计算机、礼仪、健康科普知识等工作。
实践队来到王村镇西大村后,了解到该村2005年经济总收入6079万元,人均纯收入5045元,全村现有大小企业30家,其中集体企业4家,蔬菜大棚350座,但计算机基础很差,不能很好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新农村经济建设。因此,服务团为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及该村农民企业家的计算机水平,进行了计算机方面的培训,包括指法、计算机应用基础及维护、相关办公软件的使用、上网查找并发布信息、收发邮件等。学员中既有村里的党员干部、组长;也有农民企业家,有搞养殖的有跑运输的,有搞蔬菜大棚的,还有开机械厂办公司的等。西大村的村民委员会主任说“他们可都是村里的顶梁柱,俺村的迅速发展靠的也就是这些人,只要你们帮忙把这些人教‘能’了,华北水院就为俺村的新农村建设立了头功”。在十几天后,经过服务团的培训,这些村里的顶梁柱真的“能”了。
此外,服务团还到荥阳市建通机械厂宣讲“八荣八耻”,把理论与工厂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增强了全厂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企业凝聚力。还通过礼仪、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提高了企业职工的素质。
今年是我校研究生第一次组团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送科技文化下乡,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吃苦耐劳,热情细心,展现出我校研究生良好的精神风采。十几天来,服务团成员跟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回驻地后,桌子上经常会有不知名的村民送来的玉米、鸡蛋等。村民们这种发自内心的、实实在在的感谢,着实令团员们感动。
服务团的实践活动在当地引起了积极反响,西大村村委会特意制作了一面带有“科技三下乡,滴滴见真情”字样的锦旗,送给服务团,表达了全体村民的感激之情。荥阳市市长还亲自到驻地看望了服务团,对实践效果表示了肯定,称赞服务团成员是新时代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的建设的排头兵。
成员们在与人民群众结合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受到教育,在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