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的统一规划和
资产与实验管理处的精心组织下,经过2年的实验资源整合和重点建设,我校申报的“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实验室”于今年11月被批准为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由岩土工程系负责主持申报,土木工程系与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所积极配合,对岩石力学室、土力学室、院士实验室、结构实验室的实验资源、研究成果进行优化,于2005年5月申报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日前获得省科学技术厅的批准。“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实验室”成为我校第一个获得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资助的实验室,实现了我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零的突破,为相关专业的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重点实验室是我省组织开展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高级科研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代表我省的科研学术水平、实验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此次我校成功申报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标志着我校在岩土力学理论及应用研究、工程结构实验研究、模型实验研究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为该方面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平台,必将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和结构工程学科为依托,下设岩土力学、结构工程、工程模拟等3个专业实验室,由刘汉东教授任实验室主任,陈南祥教授、邱林教授任实验室副主任,顾金才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黄志全教授兼任秘书。研究定位于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总体研究方向是岩土的基本力学特性及工程岩土体性质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实验室研究人员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内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能源、城市建设等工程实际,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已经形成了较有特色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向有:1)工程岩土体基本力学性质及其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2)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模型试验研究;3)混凝土结构试验与仿真模型试验技术。近3年来,实验室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153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1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省部级奖9项,其它奖5项,完成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级5项、地方政府10项,科研成果被企事业单位应用获直接经济效益8700万元。
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建设期间,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将根据河南省经济、科技及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及现有资源条件,在“明确目标,体现水平;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发挥效益”的原则指导下,制定出实验室的建设规划为:中原地区规模最大,设备齐全,先进一流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并成为学院博士点依托的实验基地,在2010年力争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刘汉东副院长陪同贾副厅长(前排左一)视察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