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认真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青年学生,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践行者、信仰者和传播者,今年我校以“青春建功十三五·携手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关爱作为此次社会实践的重点之一,我校立项近40支团队,共计500余名大学生到我省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县(乡),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积极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活动,取得了明显的实效和丰厚的成果。现将活动情况总结摘编如下。
三尺讲台展风采 爱心支教育桃李

贫困地区的师资匮乏、硬件设施不够完善、难以实现因材施教等种种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课堂教学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鉴于此,我校教育关爱服务队都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工作,从备课到讲授,精心准备,认真严谨,大胆创新。
校团委谷雨支教队的队友们根据邱集二中孩子们的特点,精心安排教学计划,设置了外语、国学、数学等课程,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给孩子们带来崭新而有趣的知识,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支教队在课堂教学中,一改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探索使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教育学院圆梦支教队来到漯河市临颍县皇帝庙乡九才田小学进行为期15天的志愿支教服务活动。团队利用自己所学,结合学生特性开设了英语交流、健康生活、书法培训、励志感恩、手工制作、音乐鉴赏等课程,并组织学生学习足球、篮球、乒乓球等体育专业知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向日葵支教队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孩子上了一堂别出心裁的法律课。实践队员通过讲述家规班规校纪,为孩子们介绍了法律的概念、法律的特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们意识到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以此树立孩子们的法律意识。
第二课堂促发展 多彩校园尽欢颜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淘治情操,健全心智,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除了课堂教学外,支教团在课余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助力阳光爱心支教队在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丁村乡陶店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户外活动方面给小学生们教授系统的体操动作、眼保健操、手语操,以及一些趣味性的运动和游戏;美术方面给小学生们讲授一些美学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认识美、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音乐方面教会小学生们学习一些有趣的儿歌和流行的励志歌曲,使其在娱乐身心的同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技艺课程教授小学生一些折纸、雕刻、拼装等手工技术,提高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把学生们的手工作品收集起来,建立作品展示长廊,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萤火虫爱心支教团深入鹿邑高集崔庄学校,带领孩子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模拟了《爸爸去哪儿》的游戏,和孩子们进行互动,充分发掘孩子们的天性。带着孩子们学习双截棍、打太极拳等武术,使孩子们领略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国际教育学院圆梦支教队在支教的同时,还结合我校舍己救人英雄孟瑞鹏的先进事迹,组织开展以“孟瑞鹏”为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真正意识到“理想和良心两样东西决不能丢”,提升孩子们的思想道德素养。支教队的行为事迹多次被大河报、漯河晚报等媒体报道,成果喜人。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筑梦支教队为了启发孩子们的兴趣,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美术课,在老师一笔一画的图画中,学生们的画笔也变得生动了起来。为了使所有孩子融入到学习的乐趣中,支教队员将各个年级的学生聚在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融洽师生关系,并鼓励学生上台表演节目,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
关注民生与社情 支教扶贫两不误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现有“好的老师不愿下乡,乡下老师盼望进城”的困境面前,“志愿者支教”成为改善落后贫困地区教育状况的一个新的措施。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志愿者们笃定的信念。他们怀着一份对教育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对乡愁的期望,在基层乡村实践着自己的梦想。
由校团委组织的谷雨支教团,来到位于鹿邑县邱集乡夏庄行政村的邱集二中进行为期10天的支教智力帮扶活动。在启动仪式上,党委组织部代表学校向夏庄行政村捐赠了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等办公设备,校团委向邱集二中师生捐赠了体育用品和衣物,支教队为邱集乡夏庄村留守儿童带去更多的精神食粮。队员还走访慰问了该村的特困户,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战胜困难。支教队的活动被中国青年网、搜狐网、每日电讯等媒体广为宣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实践成果。
校团委爱之翼团队常年坚持爱心支教,在奔赴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薛店镇下宫村下宫小学支教之余,还深入农家,实地了解贫困乡村贫困学子的情况。在得知由于经济落后、设施陈旧、信息闭塞等因素,导致学生文化教育条件相对欠缺后,爱之翼团队利用平时在学校举办活动筹集的爱心资金,为贫困学子进行定期资助和结对帮扶,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7月10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聚沙公益协会20余名青年志愿者来到南阳市社旗县太和镇马埂小学进行公益捐助和支教活动。现场为马埂小学捐助1500本书籍用于建立图书馆,这是聚沙公益协会向社会捐助的第十个图书馆。此次公益捐助和支教活动持续开展7天,并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做专题调研。志愿者们与马埂小学的同学们积极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开阔了学生视野。支教队通过爱心公益活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当地“精准扶贫”的相关工作,从而帮助贫困人群改善学习和生活质量。
情系留守儿童 关爱温暖童心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焦点,未来的希望。可是在一些贫困山区,留守儿童面临隔代教育、常年难见父母、心理有缺陷等问题,出现了放任自流、无人管教、厌学辍学、成绩偏差、性格闭塞等不良情况。我校教育关爱实践团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孩子们感觉到爱的温暖。
机械学院大手牵小手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河南省漯河市对当地的留守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暑期支教。实践队员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规划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主要有:学业辅导、手工课堂、拓展训练、防溺水活动宣传、音乐兴趣培养、心理咨询与问卷调查、演讲练习、手语练习与表演、志愿服务体验、综合竞赛等,帮助孩子们打开心扉,活跃生活,提高素质。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在郏县冢头镇陈村寨小学开展支教活动,“三管齐下”帮助留守儿童成长成才。采用上门访问和发放问卷的方式,到当地乡政府办公处及村委会、妇联等处,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包括:留守儿童在当地所占的比例;当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问题,如留守儿童父母离家的主要原因及回家频率;当地政府及相关组织对留守儿童采取的相应照顾措施等。到村镇居民家中,了解他们身边的留守儿童生活现状,了解他们对于这一现状的看法和意见。到学校中,调查学生的学习环境,并以学校的图书馆、食堂、医务室和操场为阵地,通过开展文艺演出、爱心支教,拓展训练、心理辅导等活动与学生们倾心交流,切实了解他们的根本需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爱之翼大上湾夏令营在支教之余,认真走访了大上湾村及周边村庄家庭,进行实践调查。同时,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团队游戏、涂鸦校园、趣味运动会、文艺汇演、爱心捐赠等,使孩子们真正的乐在其中,感受到爱的温暖。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志愿者们将外面世界的精彩带入到了孩子们的视野,从而激发了孩子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求知欲,为留守儿童贡献出了绵薄之力。通过义教,给留守儿童带去了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为他们送爱心,送关怀,从而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他们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爱依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