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理事会二届四次会议会场

校党委副书记石品代表学校接受“捐赠证书”

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理事会二届四次会议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学生处 李胜机 供图)
6月12日上午9时,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理事会二届四次会议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主办,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上海水电学会承办。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周大兵,基金理事兼秘书长、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代秘书长李菊根以及来自全国水电系统50家理事单位的理事、理事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基金理事会副理事、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曹春江主持。我校党委副书记石品应邀出席大会。
会议议程主要包括周大兵理事长代表基金会就2014年主要工作、2014年度基金管理与财务状况和2015年工作安排与建议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李菊根秘书长解释说明有关增补、变更副理事长、理事、副秘书长等情况,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财务部主任徐涵英介绍了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理财情况等,最后李菊根秘书长做总结讲话。
大会审议通过了周大兵理事长所做的二届四次理事会工作报告和基金会理财方案,审议通过增补我校为基金理事单位,增补我校党委副书记石品等为潘家铮基金理事会理事。作为新任理事,石品副书记在座谈时首先对潘家铮基金理事会多年来对我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石书记指出,有这么多水电行业的老领导、老专家参与,基金管理如此规范,大家倍受鼓舞,信心十足。作为水利水电相关高校,我们一定谨记基金会的重托,高度重视潘家铮奖学金的评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基金会宗旨,做到奖励几个人,鼓舞一批人,激发更多的华水学子勇于开拓,积极创新,投身到我国正蓬勃发展的水电事业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最后,石书记专门介绍了我校舍己救人英雄孟瑞鹏的感人事迹、我校为宣传和弘扬孟瑞鹏精神所做的具体工作以及各级领导对学习孟瑞鹏精神的批示和各有关部门授予孟瑞鹏荣誉称号情况,并建议基金会设立专门奖项对类似孟瑞鹏这样特别优秀的水电高校学生进行奖励。孟瑞鹏的事迹引起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他们深受感动,一致认为孟瑞鹏不仅是华水英雄,也是当今社会的英雄,应予大力弘扬。基金会秘书长李菊根当场表示,孟瑞鹏事迹特别感人,基金会将特事特办,在下次的颁奖中为孟瑞鹏同学专设特别奖,也请华水做好特别奖的申报工作。同时,要求出席本次会议的理事代表、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王忠静教授积极协助华水为英雄孟瑞鹏申请“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奖励。李秘书长还表示他将向“张光斗科技教育基金”作重点推荐。对此,石书记再次表示感谢,并诚邀各理事单位到华水参观指导并选用优秀毕业生。
附:1.潘家铮先生简介
2.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简介
潘家铮先生简介
潘家铮先生(1927.11月~2012.07.13),浙江绍兴人。1950年8月在钱塘江水力发电勘测处参加革命工作,198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之后在钱塘江水力发电勘测处工作到1953年;1954年至1955年在水电总局工作;1955年至1965年历任上海水力发电勘测设计院工程师、设计总工程师;1965年至1966年任水电部锦屏水电工程指挥部设计室副主任;1966年至1977年任水电部十二局勘测设计院工程师;1977年至1979年任水电部规划设计管理局副总工程师;1979年至1982年任电力部水电总局副总工程师;1982年至1985年历任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总工程师;1985年至1988年任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1988年至1993年任能源部水电总工程师;1993年至1994年任电力部技术顾问、长江三峡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1994 年6月至1997年1月任电力部技术顾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1997年1月至2002年6月任国家电力公司顾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02年6月起,历任国家电力公司顾问、国家电网公司高级顾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潘家铮先生学识渊博,贡献卓著,获得了党和人民给予的多种荣誉:1993年、1998年先后当选为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4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专家,1989年被授予国家设计大师称号,1994年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中国岩石力学和工程学会理事长,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得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和国际岩土工程学会杰出贡献奖等,2012年6月,获得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潘家铮先生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将毕生精力倾注到我国的水电工程建设事业中。他一生从事水电设计、建设、科研和管理工作,从设计、施工200千瓦的小水电站做起,刻苦钻研数学和力学等方面的知识,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设计思想。他从基层生产一线干起,扎实工作,勤于学习,勇于创新,逐步成长为我国水电战线卓越的专家学者。他参与了大量的水电工程,先后参加和主持黄坛口、流溪河、东方、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锦屏、磨房沟等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参与乌江渡、龚嘴、葛洲坝、凤滩、陈村等工程的审查研究工作,指导龙羊峡、东江、岩滩、二滩、龙滩、三峡等大型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他负责的水电工程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和国际领先。其中流溪河是我国第一座坝顶溢流的薄拱坝,新安江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水电站,同时在设计中采用世界上最大的溢流厂房、宽缝重力坝、大底孔导流等新技术并首创抽排理论,大大节约了工程量。龙羊峡是我国已建的最高大坝,二滩是当时世界第三高双曲拱坝,三峡枢纽更是跨世纪工程。他擅长结构力学,多年来结合实际对混凝土坝和土石坝的分析、地下结构及滑坡产生的涌浪计算等课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中,著有《重力坝设计》等20多种专著和近百篇技术论文。他非常关心工程科技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健康成长,以其名字命名的“潘家铮奖”,面向全国的水电水利工程师、科学家,激励水电水利领域的杰出工程科技人才积极投身水电建设事业。他热心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出版过《潘家铮院士科幻作品集》等多部科普著作,深受青少年喜爱,并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政府出版奖。
潘家铮先生勇于实践,团结和带领电力生产、科研、设计工作者,为中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一直到80多岁,他依然工作在我国水电事业的前线上,经常深入水电工程现场进行考察。
潘家铮先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敢讲真话,勇于担责。他一直关心我国能源和电力工业的改革、发展,多次建言献策,呼吁支持特高压输电技术研发和特高压工程建设。
潘家铮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坚持原则,廉洁正派,不随波逐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子女和工作人员,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人,为我国水电的科学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实践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
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简介
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是一项以著名水电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潘家铮先生名字命名的基金。是一项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联合倡议发起,全国水电水利系统42家企事业单位首批捐赠集资2190万元成立的旨在促进水电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公益性专项基金。基金于2008年5月18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基金全称“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简称“潘家铮基金”。
潘家铮基金的宗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新中国水电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支持水电科研创新,奖励水电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
潘家铮基金成立了由捐资单位推荐的理事和捐资的个人理事组成的理事会,四年一届,每年例会一次,决定基金管理的重要事项。理事会为非常设机构,其对外履行行政职能的名称为“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管理委员会(公章名称)”,理事会(基金管理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处理相关事务。
几年来,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在一届理事会各理事单位和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支持下,经过严格管理,运转良好。基金的收益,已经用于章程规定的各项公益性活动中,“潘家铮水电奖学金”、“潘家铮奖”和“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等三个奖励,在水利水电行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使基金能够有更多的收益,更多的奖励激励水电水利优秀科技成果和培养水电水利优秀科技人才,更好地支撑基金发展和推动水利水电科技创新与进步,2011年4月20日召开的潘家铮基金一届三次理事会,审议通过了基金扩资的提案;在2011年10月28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出了潘家铮基金扩资的倡议,得到了各单位的大力支持。截止到2014年6月12日,参与捐资的单位55家,个人捐资10人。总计金额达到4544万元。
我们将努力运作好基金,保证基金健康可持续发展,搭建更大更广的行业创新激励平台,大力促进水电科技创新和进步,积极推动我国水电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