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王天泽副校长一行专程赴嘉兴参加汪胡桢故居开放仪式等
供稿:本站通讯员[校属有关单位      |  编辑:龙腾云    日期:2015年04月03日

王天泽副校长一行专程赴嘉兴参加汪胡桢故居开放仪式

(宋孝忠  供稿)

副校长王天泽向汪胡桢的女儿汪胡炜颁发了老先生向我校捐赠藏书的证书

副校长王天泽一行与汪胡桢的亲属等合影

副校长王天泽接受媒体采访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带着全体华水人对老院长汪胡桢的浓浓敬意,副校长王天泽一行四人近日专程赴浙江嘉兴参加汪胡桢故居开放仪式。嘉兴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等有关领导,汪胡桢先生的女儿汪胡炜夫妇、孙子汪大江和汪大丁等家属,我校和河海大学的代表参加了仪式。

    副校长王天泽代表学校向汪胡炜夫妇颁发了汪胡桢先生捐赠藏书的证书,并捐赠给嘉兴市文物保护所10本汪胡桢先生藏书和学校专门为汪胡桢故居开放所做的《情系华水——纪念汪胡桢老院长》纪念册。在接受《嘉兴日报》专访时,王校长高度评价了汪胡桢故居开放的社会意义,概要介绍了老院长对我校“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管理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深情回顾了老院长近30年的华水情缘和华水人对老院长的深厚情感,特别是他多次向学校捐书,在去世前一天还将藏书装箱,准备捐给我校图书馆。王校长表示,新一代的华水人不仅要时刻铭记汪胡老院长,更要积极传承和弘扬汪胡老院长的水利教育思想和水利科技思想,不断推进我校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进程。

    档案馆副馆长张清年从五个方面谈了汪胡桢老院长与华水的情缘。一是时间长,其做为学院院长或名誉院长,先后在华水工作近30年。二是贡献大,汪胡老院长对国家水利科学研究、水利人才培养、水利工程设计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三是有眼光,汪胡老院长有着一个科学家、教育家独有的深邃眼界,揭示了水利科学中的许多规律,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四是感情深。老院长对华水情深意真、华水师生和华水校友对老院长的感情也及其深厚、久远。五是影响远,汪胡老院长对华水乃至国家的水利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汪胡桢故居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梅湾街东区帆落浜39号,占地面积近2500平方米,2011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3月30日上午,汪胡桢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我校档案馆副馆长张清年到上海大学档案馆调研档案工作

(档案馆 张清年 供稿)

档案馆副馆长张清年参观上海大学档案馆

    3月31日,我校档案馆副馆长张清年到上海大学档案馆调研档案工作。上海大学档案馆馆长徐国明、副馆长郑维、信息开发室副主任江浩等,在上海大学档案馆会议室接见了张清年。

    张馆长将我校更名大学的纪念币和为老院长汪胡桢故居开放所作的《情系华水——纪念汪胡桢老院长》纪念册赠送给上海大学档案馆收藏。上海大学档案馆把《上大记忆》、《回眸——上海大学档案馆建馆20周年纪念》等该馆编研成果和《档案管理手册》、《员工手册(2014年版)》赠送给我校档案馆。

    徐馆长就上海大学档案馆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档案四大体系建设(即档案资源体系、保管体系、利用体系和服务体系)、档案的文化传播功能、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档案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详尽介绍。张馆长就我校档案馆建设现状、未来发展愿景作了介绍,并提出,这次主要就人才队伍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文件材料归档、档案编研等工作向上大档案馆讨教经验。双方就上述档案馆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坦诚、热烈并富有成效地研讨。

    研讨结束后,张清年参观了上海大学档案馆现代化档案库房、数字化档案馆主控机房、数字化外包加工现场、档案查阅利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