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党委书记朱海风在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舆论引导管理工作研讨会上讲话

校党委副书记石品主持研讨会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舆论引导管理工作研讨会现场
(摄影:龙腾云)
11月28日下午,我校在第三会议室召开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舆论引导管理工作研讨会。校党委书记朱海风、校党委副书记石品,机关有关单位的代表,思想政治学院教师代表,各学院党委书记或者副书记,辅导员代表以及学生会、分团委、学生社团的代表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石品主持。
党委办公室主任田逸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网络舆论引导管理者,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学识能力,不断改进完善网络教育、管理的方式。党委宣传部部长景中强认为,网络教育和管理工作要遵循互联网的特点和规律;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要与时俱进,牢牢把握舆论的话语权、领导权和管理权。学生工作处处长费昕认为,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开放性、敏感性和包容性,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以现实的努力为基础;今后要在建立队伍、强化考核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工作。校团委书记李尚可认为,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管理的重要意义,积极构建培训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和特殊保障机制;教师要身先士卒,充分发扬传道士精神、蚂蚁啃骨头精神,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
法学院党委书记饶明奇认为,要进一步强化网上与网下的互动,进一步加强网络队伍建设和校内网站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杨国斌教授认为,我校明晰了网络建设的基本理念,先声夺人;创设了众多网络交流平台,敢于亮剑;举办了系列讲堂讲座,敢于发声;网络平台积极服务于教育教学,注重实效。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周俊胜认为,网络教育和管理工作要注意“信”、“做”、“全”三方面内容:“信”,即教育者和管理者要值得信任,被教育者要有信心、信念、信仰;“做”,即教育者要有实际行动,在做事做人上要有新思考;“全”,即网络要占领各种课程,让有益的文化在网络上落地生根,同时要把握好硬底线。
管理与经济学院辅导员张静认为,网络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要构建信任,积极交流互动;要做到“线上反映、线下解决”相结合,“线上引导、线下教育”相结合,并不断提升媒介的素养。华水大学生记者团团长孙蓓蓓同学,从学生的角度,讲述了自己对我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受,并介绍了大学生记者团在网络舆论引导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邱道尹、学生处副处长李胜机、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韩玉洁以及其他教师、学生代表等,也就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舆论引导管理工作的有效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发言。
校党委书记朱海风总结时表示,网络教育和管理工作,需要大家同舟共济;要通过华水苇渡等网络平台,“渡人、渡己、渡事、渡魂”,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对学校已有的做法和经验,我们要再总结、再利用、再创新、再坚持;要善于学习,深入把握网络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规律,从校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对今后进一步做好网络教育和网络舆论引导管理工作,朱书记提出了“六个再”的要求,即“理念要再创新、顶层要再设计、队伍要再加强、全员要再发动、领域要再拓展、技术要再支持”。对网络教育和舆论引导的工作方式,朱书记提出了“四个协同”的要求,即“教育者与被教育要协同、专兼职队伍要协同、网上与网下要协同、校内与校外要协同”。
校党委副书记石品最后表示,本次研讨会开得很及时、很成功。大家作为网络工作的参与者、实践者,进行了精彩发言。特别是朱书记的讲话,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就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引导管理工作,石书记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要进一步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形势;第二,要进一步总结网络工作的新经验;第三,要进一步探索网络工作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