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法学院组织学习《河南日报》对我校的专题报道等
供稿:      |  编辑:龙腾云    日期:2013年06月17日

法学院组织学习《河南日报》对我校的专题报道

(法学院 袁宏山供稿)

    2013年6月3日,《河南日报》以“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为题对我校进行了专题报道。为深刻理解报道内容,促进法学院各项工作发展,近日,法学院进行专题学习研讨活动。学习研讨活动由法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饶明奇教授主持,全体教职员工参加。

    饶明奇书记首先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了报道的主要内容:重点回顾了学校更名大学的历史进程,学习讨论了学校更名大学后,学院如何围绕“内涵发展、特色办学”的主题,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他指出,“河南日报关于我校的长篇通讯,凝练精深,大气恢弘,饱含激情,立意高远,堪称大作!尤其关于抓机遇一段,言简意深,时代感强,震憾人心!足以令亲历此十余年学校发展的华水人动容。”通过学习,与会同志了解了学校情系民生水利,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润泽中华大地的光辉历史;认识到面对新的机遇、新的任务、新的挑战,我们需要有更远的战略思考、更多的沉静淡定、更强的忧患意识,需要有“办一流特色大学,创一流办学业绩”的工作激情和实际行动。

    与会同志就“内涵发展、特色办学”进行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今后应在内涵提升、学科建设、学生发展三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认真实施全员胜任力提升计划,各自寻找短板和不足,尤其是要提升教育教学胜任力、科技创新胜任力,要抓好当前国家和学校加强内涵建设的机遇,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基地、科学研究等项目,获得支持平台,大力提升内涵。其次,要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以学科建设为龙头进一步凝练特色学科方向,汇聚高层次人才,搭建特色发展平台。第三,要高度重视学生发展,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注重教风、学风建设,加强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法学院举行“端午(诗人节)·我们的节日”师生座谈交流会

(法学院  刘术永供稿)


    浓情六月,粽叶飘香,中国喜迎传统端午佳节。为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法学院于6月12日上午在新校区文科楼会议室组织召开“端午(诗人节)·我们的节日”师生座谈交流会。法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饶明奇及十余名师生参加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饶书记以自创谜语“四角尖尖一壮汉,身上穿着绿衣衫,腰间缠着五彩线,珍珠玛瑙揣里面”开场。接着以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语言就屈原的事迹、思想及其文学成就等进行主题发言。他说,屈原是楚国爱国力量的代表,为国家复兴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智慧,却遭奸臣陷害长期被流放,最终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投江而死。屈原是爱国与和平的代表,死后受到世人敬仰和纪念。1953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上,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将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号召全世界纪念他,因而他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屈原才华横溢,一生忧国忧民,曾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比如《天问》、《离骚》等,以长短错落有致、充满忠诚挚爱的诗句抒发了他炽热的爱国情怀,开创了我国文学史的新时代。围绕纪念屈原而形成的各种民俗,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无怨无悔的付出是每个中国人都应继承弘扬的伟大精神,也是我们当前实现中国梦、中原梦、华水梦征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他还为在座师生现场赋诗一首:“屈子家国在梦萦,今日复兴众志成;内涵提升群雄起,看我法学排头兵!”

    随后,师生畅所欲言,围绕端午节、屈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话题展开深入热烈交流。大家纷纷表示,本次座谈交流会很有意义,师生们一起回顾了前圣先贤的事迹,品味屈原的思想内涵,对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师生们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决心以实际行动勤奋学习,努力工作,锻造报国之才,付诸报国之行!

    本次活动还通过微博等网络平台进行直播互动,众多网友粉丝们踊跃参与,好诗连连。现摘录几首供大家分享。

    @海兮风兮:黄河之滨,龙湾湖畔,笑语浓,欢声漫,师生雅会法学院,试看诗苑花正艳!

    @准法律人广开聚焦司法:黄河之滨,日月之畔,华水龙湖,文科楼里。欢声笑语,诗兴正起。倡华水梦,忆粽子节,宾朋高坐,师生共赋!壮哉,华水。美哉,龙湖。兴哉,法学!

    @准法律人广开聚焦司法:遥倡屈原千古绝唱,品悟习近平总书记中华之梦,领略华水特色发展,畅谈法学兴起之道。法治梦,兴法学。华水梦,强水利。学子梦,厚基石。

    @法学院2012177阿土:华水法学师生情,齐聚一堂诗正浓。宾朋竞赋吟端午,欢声笑语畅龙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