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统战部召开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
(党委统战部 谭志光 供稿)
3月20日下午,校党委统战部组织我校民进、民盟、民建、民革、九三学社负责人在第二会议室进行座谈。
校党委统战部部长陈玉霞传达了河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史济春在2013年全省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重点介绍了2013年河南省统战的主要工作。一是,突出一条主线,持续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二是,发挥法宝优势,持续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三是,推进协商民主,持续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健康发展;四是,解决重点难点,持续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谐;五是,创新平台载体,持续抓好新的社会阶层和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六是,切实改进作风,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同时,陈玉霞部长与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商讨了校党委统战部2013年上半年的重点工作。
与会人员表示,要大力支持统战部工作,将共同围绕我校“办一流特色大学、创一流工作业绩”的办学目标、办学方针、办学战略、办学特色,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多提有利于推进工作、有利于改革创新、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建议,做到敞开心扉、挥洒才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努力为学校改革发展大局服务。
我校首次召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模式经验交流会
(教务处 张修宇 供稿)
近日,我校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模式经验交流会在龙子湖校区第一报告厅召开。各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以及全校近400名教师代表和教务处部分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来自管理与经济学院的林桢教授、朱雪芹教授、李纲副教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的张梅教授、杜学礼副教授等分别以“半开放式话题演讲”教学模式探索、现代教育理念在管理学科教学中运用、“自主——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增强思政教学效果”为题,就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和课程考核模式创新作了典型发言,展示了模式创新的经验体会、实施效果、学生收获、经验总结、意见建议与完善措施。三位学生代表分别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模式的效果进行了反馈,他们认为通过这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感到理论不再枯燥,课堂不再沉闷,学习变得更加有趣;通过课程考核改革,不用再死记硬背,而是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不再像以往那样“临时抱佛脚”蒙混过关,而是将功夫下在平时,使他们受益匪浅。
教务处处长刘法贵教授最后以“模式创新的几点个人认识”为题作了总结。他认为,模式创新是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和高教三十条的重要举措,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必然选择。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评价模式的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各教学单位的重视以及师生的共同参与。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模式是新形势下我校教学改革的工作重心,学校从2011年开始启动此项工作,首先在有志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模式的教师中选拔部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试点。截至目前,我校共有十五位教师提出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和课程考核模式创新的申请。此次经验交流会是我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课堂讲课大赛系列交流活动之一,旨在总结课堂教学改革试点经验,交流各学院成功经验和做法。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考核改革从试点阶段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我校举办“上善华水,志愿力量”颁奖典礼
(校团委 严开 供稿)
近日,由校团委主办,校大学生志愿者联合会、校学生会秘书处承办的第二届“上善华水,志愿力量”年度“十佳志愿者”、“十佳志愿服务项目”颁奖典礼在我校龙子湖校区第三报告厅举行。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宋刚福、学生处副处长李幸福、校团委副书记宋凯果等出席了大会。
表彰大会公布了2012年度 “十佳志愿者”、“十佳志愿服务项目”获奖名单;公布了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团队、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和优秀报告;宣读了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明办、河南省教育厅、共青团河南省委员会等上级有关部门文件:授予我校为2012年河南省大中学生暑期“三下乡”和“四个一”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授予我校赴郑州都市圈新型农村社区社会实践服务团队、赴郑州关爱农民工及其子女服务团为优秀服务团队;授予曹一晓、郭浩然等28位同学为先进个人。我校李宜倩代表“十佳志愿者”、李培亮代表“十佳志愿服务项目”的获奖同学先后在表彰会上发言。
校团委副书记宋凯果总结致辞时强调,自2012年3月5日第一届“上善华水,志愿力量”活动举办以来,我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取得了累累硕果。在黄河国际论坛、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全国农民运动会、“关爱行动”等活动中表现出色,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高度赞赏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希望我校的青年们坚持开展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传承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