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恳谈会由校党委书记朱海风主持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杨国斌教授发言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团委书记王婧发言

管理与经济学院辅导员吴菲菲发言

恳谈会现场
(摄影:龙腾云)
按照《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第3周工作安排》,3月13日下午是校党委书记朱海风值班的信访接待日。朱书记在第三会议室,与受邀的部分青年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
来自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的杨国斌教授围绕“学科内涵建设”谈到:学校应树立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比翼齐飞理念,进一步培育凝练积淀华水的大学精神,并向学校提出“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力度,有效引领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建立项目驱动模式,在教学上、科研上设立校内培育基金,筛选培育项目,为重大教学成果、科研项目的中标进行前期培育;强化学术交流机制,建立和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学术联系机制”等建议。
来自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团委书记王婧就“搭建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平台”谈到:希望学校能给予辅导员工作更多的关注和认同,健全辅导员培养机制,重视辅导员教学与科研,为辅导员的出路指引方向,增强辅导员工作归属感和认同感。引进职业生涯管理理念,做好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与成才、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就业指导等方向上建立良好的辅导员专业发展学术梯队。
来自管理与经济学院的辅导员吴菲菲围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谈到: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老师与学生心理相容、心灵相通,是一种至真、至诚、至善、至美的高尚情感。建议学校和广大老师们能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就业择业、社会实践、情感恋爱等四个方面的需求,倾注更多的关爱,注重教育教学的整体性、启发引导的长期性。培养“阳春白雪”的同时成就“下里巴人”,让华水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青年教师代表们很珍惜这样一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来自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机械学院、建筑学院、水利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李萍、彭高辉、孟令超,张建伟、史月梅、周艳芳等教师,纷纷对本科生基础课教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科研导向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建议学校能加大对基础课一线教师的关心支持力度,打破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壁垒,让更多的专业课教师参与到基础课教学中来;更加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加实践课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实践育人新机制,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理念,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加大教学投入保障力度,着力解决好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稳步提升科研水平,形成教研相长、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会教师代表和朱书记面对面沟通交流,座谈会气氛十分热烈,朱书记认真听取教师们的发言,不时插话询问、记录。朱书记对教师发展等问题精辟深刻的阐述、对青年教师殷切热忱的期望,激起与会教师的强烈共鸣,会场不时爆发出掌声、笑声。会议整整持续三个小时,大家仍觉意犹未尽。
认真聆听完大家发言后,朱书记表示,今后可以在“领导信访接待恳谈日”相互约谈,可以组织座谈,可以来这里面谈,也可以到院系面谈,不拘一格,校领导将会轮流当班。他指出,这是学校领导与广大师生员工的沟通联系、倾听师生呼声、了解校情民意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度,是广大师生参加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个平台。希望大家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建言献策,有序参与,共商校是,共谋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校园。
朱书记要求:一要积极跟进。对大家现场提出和得到答复的问题进行有效跟踪,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未能在会上解决的要分类汇总,分别呈送各职能部门加以研究解决。二要长效推进。针对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两办”要定期进行搜集整理,呈送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以畅通师生联系渠道,及时解决有关问题。三要持之以恒。要适当扩大接待范围,及时调整恳谈内容,把师生呼声作为恳谈工作的第一信号,把解决师生诉求作为恳谈工作的主要任务,把师生满意作为恳谈工作的根本目标,切实把这项制度坚持好,努力保持华水这种“道同谋和,团结奋进”的好局面、好气象。
党委办公室、校工会、教务处、人事处、科技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此次恳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