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莅临我校考察指导工作
供稿:修晨[党委宣传部      |  编辑:龙腾云    日期:2012年12月17日

汇报会现场

参观管理与经济学院实验室、龙子湖校区、校史馆

参观食堂、水利枢纽仿真实验平台、图书馆、语音室

参观水利馆、工程结构实验室、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实验室、三维可视化仿真实验室

专家查阅资料

(摄影:周勇、曹震、龙腾云)

    近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莅临我校,对我校更名大学工作进行考察指导。专家组依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听、问、看、查”即听取汇报、审阅材料、审核指标、实地考察等形式,对我校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仪器设备、基建后勤保障等办学条件及水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查验核实,充分肯定了我校办学成绩和办学条件,对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更名大学是学校“内涵提升、固本强基、蓄势期远、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学校以此为机遇和动力,奋力推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了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2005年2月,学校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试行)的补充规定》,并对在职攻读学位人员的相关待遇做了规定。2006年11月,又进一步制定完善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实施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二)加大了科研经费投入,健全了科研管理工作制度。2006年学校召开了全校科技工作会议。印发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等13个科研规章制度。2008年出台了《校设科研专项基金管理规定》、《科技管理规定(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进一步使科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2009年10月,我校出台了《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资助办法(暂行)》、《高层次科研成果资助与奖励办法(暂行)》、《高层次人员科研基本工作量考核办法(暂行)》、《关于修订高层次科研成果资助与奖励办法的通知》等文件,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推进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建设。2009年1月,学校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成立了由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及人才队伍、科技、公共服务、经费保障等4个专项工作组,出台了《关于加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工作的意见》、《博士单位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目前,“博建”工作已取得可喜成效。

    (四)坚持育人为本,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管理模式。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本专科、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创造性地构建了“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实践、有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和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2007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五)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学校秉承“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围绕特色做文章,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共赢求合作”的理念,培育形成了“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特色,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国水利电力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从事专业技术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六)积极落实省部共建协议,不断优化办学环境。经过学校的不懈努力,抢抓发展机遇,促成河南省和水利部于2009年8月12日,在北京签订了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协议。协议的签订拓展了我校的办学平台,突出了我校办学特色,为我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七)加强公共信息资源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初步建成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和各类电子数据库;信息网络已覆盖新校区,实现了两校区网络资源共享。

    (八)扩大办学资源,办学条件整体改善。加大了办学投入,占地面积整体扩大;师生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不断完善;校园环境、公共设施整体上得到有效改善。

    天道酬勤,行胜于言。更名大学工作,是我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目前,学校发展已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校上下精神振奋,万众一心,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为“办一流特色大学,创一流办学业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