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我校师生在科研以及有关竞赛中取得可喜成绩
供稿:      |  编辑:龙腾云    日期:2012年11月14日

我校共同承担的水利部“948”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钢结构与工程研究院 白卫峰 姜华供稿)

验收会议现场

    近日,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948”项目管理办公室在郑州组织专家召开验收会议,对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宗志坚教授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魏群教授作为共同主持人承担的水利部“948”项目——“水利工程智能超站仪与3G网络数据处理系统推广与应用”(项目编号:201005)进行验收。该项目是由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钢结构与工程研究院和水利学院共同承担。项目验收会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曹景华副主任主持,郑州大学副校长王宗敏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

    验收组首先听取了项目组宗志坚教授和刘尚蔚副教授的工作汇报、财务汇报和成果介绍,观看了成果现场测试及应用等视频,审阅了有关文件和资料,经质询、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规范,内容翔实,符合验收要求。

    水利工程智能超站仪与3G网络数据处理系统推广与应用项目的研究成果,已在河口村水利枢纽大坝施工过程变形监测、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运行过程变形监测的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应用成果表明该系统使用方便、效果良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7篇(其中EI检索5篇),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博士研究生3人,并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年轻骨干。

    验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资金收支符合规定,项目取得了预期成果,达到了考核指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这是我校近年来顺利通过948项目验收的又一成果。

我校参加治水与中华文明暨李仪祉水利思想研讨会 所提交论文获一等奖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孙凤岚 王会供稿)

    为深入研究探讨治水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总结交流李仪祉水利思想,11月7日至8日,由中国水利文协水文化工作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陕西省水利厅主办的治水与中华文明暨李仪祉水利思想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来自水利部、中国水利报社、西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等水利系统、高校、科研单位及获奖论文作者代表共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学院贾兵强博士代表我校参加。中国水利政研会会长、水利文协主席、水利体协理事长张印忠出席研讨会并讲话,中国水利文协副主席王经国作总结讲话。

    研讨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25个水利部门及社会有关单位119名作者的101篇论文。经过专家严格评审,56篇论文获奖和6个单位获得组织奖,我校水文化研究会会员、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在站博士后贾兵强的《先秦河南水井与中原农耕文明发展》获得一等奖。与会专家学者认为,无论从历史文献记载,还是从考古发现,伴随着原始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先秦河南水井,为中原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先秦河南水井用于原始的农业灌溉是文明社会的一种表现和重要特征,促进了中原原始农业文明的发展,在古代中原农业社会文明变迁中起重要作用。

    就如何弘扬治水文明,中国水利文协主席张印忠强调,一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治水精神。二要大力加强水文化研究与传播。三要大力提升水工程的文化内涵与品位。四要大力开展优秀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整理工作。同时,要大力做好《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的贯彻落实工作,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水文化建设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失,丰富完善,为水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水利文协副主席王经国指出,本次研讨会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成果丰硕。研究治水与中华文明密不可分,历史悠久,研究二者关系意义重大。这次研讨会吸引了许多水利系统内外的专家学者参与到论文的征集和交流上来,论文质量大幅提高,思想性、专业性很强,同时也发现了一批新人,为可持续发展水文化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我校外国语学院学生在河南省翻译竞赛中获奖人数位居参赛单位第一名

(外国语学院  韩孟奇供稿)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和河南省翻译协会公布了2012年河南省翻译竞赛活动评审结果(豫译协〔2012〕2号文件),我校外国语学院2009级英语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在这次竞赛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获奖情况如下:一等奖9人,二等奖19人,三等奖28人,优秀奖20人,共计76人,获奖总人数、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奖人数均在所有参赛单位中名列第一。

    外国语学院学生连续两年取得省翻译竞赛的优异成绩,这与学院一直坚持翻译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不可分。在翻译教学中,学院把信息化与翻译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注重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的能力,如网络词典、搜索引擎、电子语料库、翻译软件的应用等,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查询能力。另外,学院还非常重视学生编辑能力、语言转换能力以及文化能力的培养。竞赛前,外语学院邀请翻译专家来校为师生举办了讲座,还为学生安排了为期两周的翻译实习,使学生的翻译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目前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已经成立了翻译研究团队,正在这个领域不断探索,争取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和研究优势。

我校在第21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再获佳绩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张愿章供稿)

    近日,2012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圆满结束,我校本科组再获佳绩,获得国家二等奖2个、省一等奖5个、省二等奖8个、省三等奖9个。

    本次竞赛在教务处和校团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成立了以罗党院长为组长的数学建模竞赛教师指导组,具体负责数学建模竞赛工作。数学建模指导组在全校范围内通过两次选拔和三个阶段的培训,最终选派28个本科组参赛。据悉,全国有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美国、伊朗的1284所院校、21219队(其中本科组17741队、专科组3478队)、63600多名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竞赛。河南赛区共有56所院校、1452个代表队参加比赛。我校在比赛中获得上述佳绩,实属不易。

我校在2012年全国大学生就业模拟大赛中再创佳绩

(土木与交通学院  董行供稿)

获奖学生   

    近日,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模拟大赛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报告厅隆重举行,共有来自河北工业大学等9所高校的30名同学进入决赛,中国社科院、全国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相关领导和专家以及联想、华为等知名企业代表作为大赛评委,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我校土木与交通学院代表学校参加大赛,在学校招生就业处和计算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组委会的要求,土木与交通学院提前进行了初赛选手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共选拔120名成绩优异,思维敏捷,就业意愿浓厚的毕业班同学参加了今年的初赛。经过严格的复赛审定后,有4名同学进入决赛,与全国各高校代表队在北京同场竞技。根据今年赛制,在决赛阶段引入了现场应变环节,以随机组队、现场模拟的形式,通过足球领域的投资与收益、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赞助商新旧流程确定两个主题展开激烈的比拼,最终我校2009级学生张朝阳、黄斌获得个人三等奖,申明雷、刘钊获得个人二等奖,刘扬、董行两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我校获得“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中国大学生就业模拟大赛是全国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会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由各高校毕业班学生参与的一项全国性赛事,目的是优化学生的就业策略,将比赛的研究成果用于实践指导,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我校作为中国大学生就业模拟大赛联盟的第一批会员,从2009年大赛第一次举办至今,已连续参赛4次,届届收获丰硕。截止到目前,已经获得集体奖3项,学生个人奖40项,教师奖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