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三事”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五讲
供稿:刘晗[党委宣传部      |  编辑:    日期:2012年06月06日

    6月1日下午,我校“三事”大讲堂系列讲座第五讲在讲堂三举行,我校副校长刘汉东作《解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学术报告,全体处级干部、正高职人员、机关部门科级干部及各学院教学、科研秘书聆听了报告。

    刘校长从我国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突出问题出发,传达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201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全面解读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报告全面、详实、生动、深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2012年1月12日,《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正式出台,具体包括总体要求;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保障措施五个方面的内容,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总体部署和系统安排。

    《意见》是在我国存在的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问题直接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出台的。《意见》指出,要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201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精神,总结交流近年来水资源工作成效和经验,分析水资源工作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资源工作任务,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水资源工作新局面。

    在会议召开期间,回良玉副总理作重要指示:要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要像重视国家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安全,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严格水资源管理,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工作。要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要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水务管理一体化。水利部部长陈雷等专家、学者就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纷纷提出真知灼见。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问题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意义重大。

    一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破除水资源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我国目前发展需求与水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节水是根本性出路。只有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才能破解水资源的瓶颈制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长期以来,我国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浪费、排放超标、开发过度在一些区域和行业相当突出,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付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代价过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用水方式。只有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约束性、控制性和先导性作用,利用水资源节约保护的“倒逼机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三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我国粮食产量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农田水利是重要基础,水资源保障是关键因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键在水,最根本的出路在于节水。必须在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转变农业用水方式,建设节水高效现代农业。

    四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缺乏有效保护,导致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必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准确把握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大举措。

    刘校长指出,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担和责任,我国当前水利发展形势为广大水利工作者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广大教职员工要主动贴近社会,服务国家需要,自觉将个人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教书育人,潜心研究,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在应对全球水资源短缺困境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