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一位诗人和一位画家的英雄情结
供稿:记者 史晓琪[河南日报      |  编辑:饶明奇    日期:2011年08月02日

【编者按】 8月2日《河南日报》第十版发表了题为《一位诗人和一位画家的英雄情结》的通讯报道,并配发了我校副校长石品的画作《英雄礼赞——老英雄李文祥》和著名诗人孔祥敬的长诗《英雄归来兮》。该文讲述了画家石品和诗人孔祥敬的创作体会和英雄情结。现予转载,敬请关注。

一位诗人和一位画家的英雄情结

本报记者    史晓琪

    这个夏天的中原大地,因为英雄老人李文祥的故事而激情涌动。河南文艺界的诗人、画家,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墨,用不同的形式饱含深情地讴歌、描绘心中的英雄,诉说心灵的震撼和感动。

  诗人孔祥敬的诗歌《英雄归来兮》,731英雄颂——李文祥之歌诗歌朗诵会上亮相,引来一片喝彩声;也是在这次朗诵会上,展示了我省画家石品描绘李文祥的国画作品《英雄礼赞》,立即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惊叹。

  731,记者采访了孔祥敬和石品,听他们讲述心存已久的英雄情结。 

  孔祥敬:诗当为时而作

  628,在《河南日报》上看到长篇通讯《英雄不老》,孔祥敬激动难眠。自小崇拜英雄的他也当过兵,所以看到老兵李文祥的感人事迹,备受震撼。

  创作的激情在心中涌动,那些日子里,他的心被英雄填满。着手写作《英雄归来兮》的那天早上,孔祥敬5点起床,仅用了两个多小时,一首长诗一气呵成。他说:这首诗写得很顺。写作的过程,就是向李文祥学习的过程,也是激励自己的过程。

  《英雄归来兮》写好后,孔祥敬亲自把诗读给李文祥,老人听后连连点头。

  创作《英雄归来兮》,对于孔祥敬来说并非心血来潮。多年以来,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他笔耕不辍,一直把英雄人物、典型人物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他的《穿越时空的焦桐之歌》、《拜读井冈山》等诗作,都充满正气和豪气,极富感染力;他的纪实文学作品集《找党——昨天与今天的红色记忆》,把视角对准新中国著名军事将领,这本书曾获河南省优秀图书奖、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省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他的《当代河南将领传》一书,书名由徐向前元帅亲自题写,书中主角仍是英雄人物。

  孔祥敬说:我从小崇拜英雄。是英雄的崇高境界指引着我,让我不图名、不图利,踏踏实实地工作和写作。这样的人生,很充实,也很快乐。他这样阐述自己的诗歌理念:我认为写诗要抒情记事相结合。诗要为时而作,既可抒发感情,又可记载重大历史事件。有人说诗分三种——写给自己看的,写给两个人看的,写给大家看的。我的诗,是写给大家看的。

  他说:我会继续关注英雄人物、典型人物,创作出更多能记录时代、讴歌英雄的诗作。

  石品:为时代典范人物造像

  画作《英雄礼赞》设色朴雅清逸,笔触细腻传神。观看过该画作的人们普遍认为,石品塑造的英雄老人李文祥形神兼备,《英雄礼赞》的画风与老人身上闪耀着的三平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

  创作《英雄礼赞》的过程,石品难以忘怀:我本来打算去范县拜访李文祥,听说老人恰巧在郑州参加表彰活动,立即决定到宾馆看望他。那是726日下午,突然电闪雷鸣,下起瓢泼大雨,我被困在路上长达40分钟。当时我想,无论怎样也要见到心中的英雄。

  虽然在报纸上、电视上多次见过李文祥,也在心中多次描绘过英雄的形象,但直到终于握住了老人沧桑的双手,石品才豁然开朗,他灵感的火花被瞬间点燃。和老人零距离接触,亲身感受了英雄的魅力,我知道该怎样描绘英雄了!

  拜访过李文祥,石品立刻赶回画室。6个小时后,《英雄礼赞》完成了。

  和孔祥敬爱写英雄人物、典型人物一样,石品爱画英雄人物、典型人物。他讴歌焦裕禄精神的画作《阳光焦桐》,在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袂主办的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上,与著名画家田黎明的《普通一兵——雷锋》、谭乃麟的《杨善洲》等作品悬挂在展厅显著位置,汇成了时代楷模的群体形象,引来众多观众驻足观看。《阳光焦桐》现被兰考焦裕禄纪念馆收藏并悬挂在纪念馆贵宾厅。他还先后创作了反映抗击非典英雄题材的作品《激扬人生》、《玉兰花开》,反映领袖人物的作品《雪沃豪情——长征中的毛泽东》、《永远的总理》、《一线指挥》,反映文化名人的作品《齐白石》、《季羡林》等。他还组织策划了反映陕县煤矿救难题材的作品《为了六十九个矿工兄弟》的创作活动,引起强烈反响。石品的作品还多次在国家及省级展览中获奖。

  石品,这位酷爱绘画艺术的大学校长满怀深情地对记者说:弘扬主旋律,为时代典范人物造像,讴歌英雄,是我作品创作的永远追求!

河南日报电子版链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1-08/02/node_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