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2011年暑期改革发展创新研讨会隆重开幕
供稿:刘晗 江河[党委宣传部      |  编辑:司保江    日期:2011年07月12日

 

我校2011年暑期改革发展创新研讨会隆重开幕

     ——2011年暑期改革发展创新研讨会系列报道之一

    7月11日上午,我校2011年暑期改革发展创新研讨会开幕式在花园校区讲堂三隆重举行,全体在校校领导,副处级及以上干部,省级特聘教授参加了会议。党委副书记许琰主持会议。

    校长严大考传达了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精神,重点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他指出,这个有史以来最高规格的治水会议阐述了新形势下水利的重要地位,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水利问题进行了全面部署,必将推动全党全社会掀起大兴水利的热潮。作为水利高等院校,广大教职员工要有责任,有担当,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温家宝重要讲话精神,在工作、学习中认真贯彻、落实,要充分发挥各自的学科优势,多交流,多沟通,多学习,多研究,多参与,为我国水利建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校党委书记朱海风作了《“传承、培育、创新”,不断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的主题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一、要充分认识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意义。二、要充分肯定我校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三、要大力弘扬和创新“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华水精神。四、提升和发展“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五、坚持和丰富 “从严执教,从严治校”的办学方针。六、深入贯彻“十个深入把握、十个继续坚持”的办学共识。朱书记在报告中重点论述了“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华水精神和“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关于“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华水精神,朱书记指出,情系水利就是情系水利事业、情系水利科学、情系水利工程、情系华北水院及其办学特色,无论学校如何演化变迁,都要固本强基,在学科建设上坚持特色发展的思路;都要志在华夏,不忘初衷,增强服务水利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随着时代发展,随着水利事业的发展,随着学校的发展,“情系水利”的内涵会进一步提升,将升华到爱国爱民、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高度和深度,成为一种价值观。自强不息,就是要把学校做特、做大、做优、做强,其实质是“自省自警自励自强”的豪气,是华水人的忧患意识和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的集中体现。今后华北水院可能不再艰苦,不再辗转,但未来华北水院需要开拓更多的事业,提升更高的层次,追求更高的目标。我们教育者和受教者在安居乐业的时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同样需要保持自强者的精神状态。自强者的精神之所以可贵,既在于不怨天,不尤人,不言败,不屈服,也在于得胜不骄,有功不傲,居安思危,奋斗不止。 “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它作为我校师生员工办学意志、毅力、理想、宗旨、志向、信念、追求、情感和责任的凝结,富有激情色彩,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引导力。它既是我们学校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又是渗透在学校主体实践中的办学特色,不仅是华北水院办学的灵魂,还确定了我们的办学价值、办学方向、办学宗旨和办学思路。既反映了我校办学历史的真实,又反映了办学思想的真实,对整个办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凝聚、号召和激励作用。今后我们发扬“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一要坚持走特色办学道路不动摇。无论学校如何辗转变迁,风云变幻,都不改其初衷,不移其壮志,不变其灵魂,不失其豪气,始终抱定为国家为人民办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信心信念;就是无论学校走得有多远,路子有多宽,学校始终和水利事业同命运同发展,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就是在遵循办学规律,与时俱进,推动学校文理渗透、多科发展的进程中,坚持“固本强基,特色发展”;二要继续开创学校发展新局面不停滞。在学校发展进程中,要不断解放思想,拓展思路,与时俱进。决不能自我设界、自我封闭,不能因强调“特色发展”而导致单科独进,固守一隅,不能因强调“情系水利”而影响文理渗透,多科成长。“情系水利”与“自强不息”是统一的,特色发展与开放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并不矛盾。“情系水利、自强不息”,应理解为一种精神、信念、品格和情结;应理解为华水人所具有的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应理解为华水人所展示出的那种继往开来、精诚团结、与时俱进的浩然正气。站在建校60周年的时空节点上看,之前的60年是一部饱含着艰辛与坎坷、激情与凝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史,之后的十年二十年或更长的时期必将成为蕴育更强大的精神与力量,创造更大成绩与辉煌,敢于人先、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关于提升和发展“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朱书记强调,育人为本就是把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其他工作都不能偏离这一根本,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实施都必须服务和服从于这一根本。学校在办学的各个时期,都始终把育人作为根本。近年来,学校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其目的也是为了在更高层次上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为有利的政策支持、实习实训平台和舆论氛围。学以致用,一是要明确“学”指向的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宗旨,为河南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为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服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我校义不容辞的义务和办学宗旨。二是要明确“用”指向的是包括我们教师在内的,华北水院培养的人才用于报效国家、报效人民、报效社会的实践中。从“学”的角度看待学科专业发展,从“用”的角度去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适应国家对多层次、多种类的人才需求和多选择、多样化的个人发展诉求。三是以“学”促“用”。在人才培养上,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专业设置上,更强调与社会需求相一致;在课程计划中,则侧重于实践课程的比重;在教学内容上,则强调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社会需求是我们办学的风向标,学以致用和办学面向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以服务中原崛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水利事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学以致用的最终归宿,努力实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我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使我们的毕业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

    开幕式后,党委宣传部长饶明奇等十位同志围绕会议主题先后发言。

 

摄影: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