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准确了解并有针对性地解决毕业生在考研就业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更好地服务于2011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法学院日前组织召开了2011届毕业生考研就业“双推”研讨会。
招生就业处处长张加民教授莅临会议并就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发表几点看法。一是法学本科生作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生力军,法学专业是未来大有前途的专业,我校法学专业虽然发展时间较短但生源质量较高,师资力量较强,往年就业情况较同类院校好,法学专业学生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二是未来的社会是高学历人才的社会,由于每年有将近700万大中专毕业生,社会的就业环境日益严峻,要想在就业的大军中拥有一席之位,必须提升自己的学历并具备跨视野的综合素质,法学专业作为理论性深厚、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继续深造读研是法学本科毕业生很好的就业途径,也是提高今后就业层次的重要台阶;三是法学专业学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观,继续保持法学院考研的浓厚学风,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动力来源与智力支持;四是要珍视基层就业的机会,重视基层就业的锻炼,认识基层就业的好处,我校校友从基层做起的优秀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法学专业学生要具有“莫笑少年穷”的胆识,积极参与到西部计划、贫困县计划、三支一扶、基层选调生、预征入伍等政策性就业中去。
总支副书记刘术永通报了上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和学院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采取的主要做法。他说,考研与就业相结合历来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条主线,以考研带动就业,以考研促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工作思路是正确的,已经产生了显著成效,学院将一如既往地贯彻下去;因势利导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激烈的公务员考试大潮中,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务员考试又要学会适可而止来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正确看待公务员考试,不把考取公务员作为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唯一出路,积极帮助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正确就业观;主动帮助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院里主动联系就业单位,带领毕业生走进人才市场,以积极心态参与人才招聘;分类指导、模拟面试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制作适合不同就业单位的求职简历,一对一模拟面试真实场景,注重应聘成功的细节性要素,增加毕业生求职的成功率;推动政策性就业是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学院对此十分重视,积极组织参加国家政策性就业宣讲会,努力争取录用指标,深入宣传就业案例,澄清毕业生的模糊认识,打消思想顾虑。
学生代表积极发表对考研与就业关系的看法,并表示通过本次研讨会认识到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坚定了抱着乐观的心态积极备战考研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提出了在考研和就业方面分别急需专业课教师和学院帮助解决的实际困难,希望学院在专业课设置、报考院校的指导与信息的收集、复习教室等方面给予帮助。与会教师代表不仅对同学们提出的共性问题从不同方面予以了详细解答,特别是针对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劳动保障专业同学们提出的不同问题也给予了认真的回答。师生们就下一步提高考研就业的具体方法途径也做了具体的探讨。
王华杰副院长对本次研讨会做了简要总结,指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师生深入研讨,进一步厘清了法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在保持原来有效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首先,全院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考研就业工作,全员参与,每位老师把教书育人与学生走向社会顺利就业结合起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其次,确立推进考研就业工作方针,把内联和外交结合起来,内联主要是和校内招生就业处、团委、学生处、研究生处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有关考研就业信息,外交主要是和需求我们毕业生的实务部门联系,为毕业生寻求多方面的就业途径;最后,探索采取具体有效措施,一是探索实施考研专业、就业、毕业论文写作“捆绑式”和“一站式” 服务方案,即从现在开始,要求每位毕业生选定考研专业和毕业论文写作方向,由学院根据教师专业特点统筹安排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全面负责毕业生的考研专业课辅导和毕业论文写作,同时负责该生的考研复试、全程就业指导与帮扶工作;二是全员参与、责任到人、包干负责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做好基地回访、维护和持续合作工作;三是毕业班辅导员直接负责分类指导和模拟面试工作,切实提高应聘成功率;四是各班班长负责组织定期学习就业政策,保证对政策认识准确、理解到位;五是被保送硕士研究生为招聘信息专职收集审核发布员,确保每日收集发布五条以上有效招聘信息。
本次“双推”研讨会的召开是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数量、提升法学学子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法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向前推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法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教研室主任及教师代表、全体辅导员和学生代表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主持法学院行政工作的王华杰教授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