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入基层,身体力行献爱心——2010年暑期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之五
供稿:      |  编辑:曹震    日期:2010年07月31日

赤情盛夏  爱心飞扬

    2010年7月22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白鹭爱之翼”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16人到达南阳市淅川县马蹬镇张竹园中心小学,开始了为期十五天的暑期支教活动。

    爱之翼团队此行为当地小学送去图书、文具、体育器材等价值八千余元的物资捐助,并开设了包括文思心语、神算高手、趣味ABC、大千世界、潜能拓展、I看电影、音乐美术等多门富有趣味寓教于乐的课程,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发掘其潜能,拓展综合素质。除此之外,队员们还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留守儿童和农村的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并将举行赠书仪式、电影下乡、联欢晚会、成立应急小分队服务南水北调移民等一系列活动,让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

    “白鹭爱之翼”团队成立于2010年3月,以“传承爱心、担当责任”为宗旨,关注农村教育、关爱贫困地区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能够俯下身段做事的优秀品质。不同于一般的团队,“爱之翼”秉承脚踏实地做事的原则,摒弃当代一些大学生存在的眼高手低的浮躁心态,不怕脏累自食其力,多次进行收集废旧瓶子、街头擦皮鞋、腕带义卖、书籍筹集等活动。通过自己双手劳动,自力更生,筹集捐助资金达五千余元。通过校团委与团省委希望工程办公室及团南阳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多方联系,将团队爱心捐助对象定为淅川县马蹬镇张竹园中心小学,为当地农村教育献出一份力量。“爱之翼”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不同于一般的临时社会实践团队,本次支教属于“爱之翼”团队活动的一部分,延续了团队之前的宗旨和精神,构成爱心援助体系,与张竹园小学结成互助帮扶关系,在今后的日子里进行密切联系,长期关注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情况。

以实践检验能力  用汗水浇筑成功  

    7月26日,资源与环境学院开展为期一周的“赴商丘市暑期实践团”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发扬我校“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华水精神,从课堂中走出来,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习与工程相关的基础知识。队员来到豫东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带领实践队员详细了解勘察设计施工的步骤,明确一个工程如何组织开展,通过深入学习,掌握工程各个阶段各项工作之间的联系和彼此之间的协同合作模式。实践队员深入到工程施工现场,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详细了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在工程人员的讲解下,学习工程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和各种施工方法,并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工程问题,向工程相关人员进行咨询,获得第一手解答。

关注湿地  保护母亲河

    今年我国西南地区大旱,南方及东北地区洪涝灾害严重,资源与环境学院特开展了以“关注湿地,保护母亲河”为实践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宣传队首先来到郑州湿地管理中心了解相关情况,随后按湿地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提供的路线进行调查。他们在黄河边上,实地考察了黄河周围的湿地地貌以及湿地植被。他们先后来到郑州市郑东新区的人工湿地公园,详细的调查了公园的植被情况,并做了记录,以方便比对,还沿着江山路、天河路、黄河大堤、湿地公路、郑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养牛场、黄河大堤、花园口、花园北路、花园、北环路、再次实地观察了湿地,继续他们的保护湿地之行。

深入基层,心系中原

    近年来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引起大多地区的重视,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山区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了解山区孩子们的教育状况,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特地来到平顶山市叶县常村乡作了详细调查。

    在为期一周的调查中,实践队员了解到当地的经济条件落后,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居多,绝大多数小学教学点只具备一、二年级教育。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水平,对当地的教育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在面对当地的师资力量薄弱、办公经费不足、教师待遇差、山区孩子的交通安全问题方面,实践队员结合当地的现状,提出一些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得到当地教育部门的赞赏。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法学爱心播撒襄城

    7月23日,法学院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张兵建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许昌襄城进行为期10天的实地调查和爱心帮扶活动。实践队员分成两组,每组四人,深入农户挨家进行面对面的采访交流。在调查过程中,队员们以真诚的态度、如火的热情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与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