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八旬的涂天亮教授退休前为我校数学教师,熟悉他的人总会把他和“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荣誉联系在一起。退休后,他完全可以赋闲在家,颐养天年。可涂老选择了继续研究所热爱的数学领域——函数论,2008~2010年先后在《中国科学》(A辑:数学)上连续发表了3篇具有国际水平的学术论文,检索到被SCI收录的已有两篇。
硕果累累,情意深深
退休前的40年,涂老认真执教,坚持科研,勤奋进取,持之以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约60余篇,其中1982年在《数学进展》刊物上发表了《二重级数 求和》一文,改进了著名数学家K. Knopp和I. I. Ogievetskii等人的工作。1985年又以中方正式代表身份参加了中美联合逼近论会议(中国杭州),报告论文为《单位园上Lebesgue函数》(ATA 3(2-3) 1987)。1990年在美苏逼近论会议(Tampa, Florida, 1990)上的交流论文《Bernstein型不等式和复域中插值多项式的同时逼近》得到与会学者们的一致好评。会后,该文发表于《数学物理学报》英文版(1991)上,并被SCI收录。正是对数学的热爱和痴迷,退休后他依然自由、快乐地畅游在数学王国里,尤其在复插值逼近研究方面,思想方法创新,使一些结果,在深度和广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复域中Hermite插值多项式的同时逼近》论文在2006年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该论文成果适用面广,结果完整,方法独创,居目前该研究领域的领先水平,已被SCI收录。当谈起这些奖励和荣誉时,涂老透出一份特有的淡泊从容之气,认为这都是组织上培养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
“我热爱数学研究,热爱教育事业。舍不得站了几十年的讲台,舍不得可亲的同事和可爱的同学。”随着交谈的深入,涂老动情地讲起了留存在记忆深处的一桩桩、一件件往事。他无法忘记生病时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爱护,无法忘记数次课堂结束时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中给予的真诚和信任,更是感念走在校园里无论相识或不相识的人微笑致意的温情,这些使他沐浴在人间的真情里。
有一次,涂老出差从北京回来,没有买到下铺的座位,可多年的腰痛病又犯了,就向乘务员询问是否可以调换下铺。话音未落,一位同志就走过来说:“我是您的学生,虽然您没有给我上过课,我是下铺,您来我这吧。”
……
往事历历在目,说到动情处,涂老的眼角湿润了。
在几十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硕果累累的成就回报着涂老对数学的热爱和痴迷,人们的尊重、崇仰之情更是彰显着涂老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为学生负责的精神。
甘于奉献,刻苦钻研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思想最重要。”涂老50年代在武汉大学求学时吃饭不要钱,每月还有2元助学金,毕业后,留校做了助教,后考取本校研究生。“党培育我成长,我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在年轻时,经常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农忙时节收割麦子,他总是抢着干,常常累得直不起腰,可他全然不顾。再加上经年累月的备课、写文章、搞科研,腰痛一直侵袭着涂老的健康。可他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认为党和国家抚养、教育了我自己,为国家、为人民“吃别人没吃过的苦,走别人没走完的路,实践别人未实践过的”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就是涂老朴素而宝贵的感恩观。
涂老热爱毛主席著作,每天阅读《毛泽东选集》早已经是涂老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还特别喜欢阅读革命英雄小说,尤其欣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不畏艰难、永不言败、顽强拼搏、敢于献身的精神,这是鼓舞他前进的永不衰竭的动力。说到激昂处涂老不可自抑地唱起了非常喜欢的前苏联一部电影主题曲“我要前进,我要前进,现实比幻想美丽得多。” 此时,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爽朗健谈的他,更像是一个时刻和“时间”赛跑的斗士。
退休前,无论节假日,还是出差在外,涂老总是挤出一切时间看书、写文章、搞科研;退休后,更是不分白天与黑夜,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用涂老自己的话说“浪费时间不仅是浪费自己的生命,更是浪费了国家的人力资源”。所以,涂老有着与别人不同的时间观:“是否退休对我来说没有什么不同,只要火车的烟还在冒,气还在喷,我们就要前进,前进,再前进!”他认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生生不息,君子应如自然一样,永远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
涂老晚上睡觉时,有时突然灵光闪现,才思泉涌,马上起身到书房里记录下思想的火花,一直忙到天亮是经常的事情,有时实在疲倦就趴在书桌上睡着了。书房里本放着一张简易的小床,可涂老却在小床上摆满了论文和书籍,把床变成了书架。这位和“时间”赛跑的老者,就这样忘我工作,刻苦钻研,攀援在充满荆棘和鲜花的峭壁上,一次次登临科学的顶峰。
深情寄语,矢志不渝
涂老结合自己几十年从事教学与科研的经历,谈了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做好教学工作是老师的天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在深入钻研教材基础上确定授课内容,重新书写讲稿,用简练、准确、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一听就懂。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揭示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着重培养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授课过程中,应及时提示学生那些与后继课程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或与科研有关的问题,从而激发同学对后继课程的兴趣和对科研的向往,更加刻苦钻研现课程的内容。
二、科研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要想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需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认真搞科研,决不能计较个人功利,只要你一心为国家,为人民,为全人类谋发展,就会保持永不衰竭的动力,永远葆有不断进取、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信心与决心,同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第二,要想取得预定的科研成果,就要善于捕捉灵感,及时攻克科研难题。在科研过程中遇到困境时,要及时将问题记录下来,分析问题的关键和各种有关联的内容,并存放在脑子里,时时处处分析、思考。有可能在吃饭、走路、睡觉时,突然脑子里闪现某个概念、思路、方法,此时一定要立即停止其他一切活动,及时记录下来,一般会获得较好的效果。第三,要在科研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必须精益求精,再接再励。如一个科研成果完成后,马上从零开始,继续向深度和宽度发掘,发掘,再发掘,这样才能继续推进该领域研究,获得高质量科研成果。
“我是一名党员,我要把我的一生奉献给党和我所热爱的事业。”涂老心里满装着对学生的牵挂、对数学研究的热爱和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壮丽人生篇章,以一名普通退休教师的身份诠释着共产党人矢志不渝、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