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学生工作借理论研讨助内涵提升
供稿:刘术永[法学院      |  编辑:曹震    日期:2010年07月02日

    6月30日下午,法学院经过精心筹备,成功组织召开提升学生工作内涵理论研讨会,这是该院学生工作总结经验得失、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学生工作队伍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研讨会邀请了有辅导员工作经验的教学副院长黄建水教授做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辅导员”的主题报告,黄教授结合自身经历,从具体鲜活的工作案例谈起,认为做一个合格的辅导员应加强学习、有所准备、关爱学生、肩负责任、抓好学生党员和干部、预防意外事件与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张弛有度、专业引导。黄教授的精彩报告从实事入手,细微处着眼,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起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随后,与会人员对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进行了全面学习,并就“如何做好班级建设和管理”、“如何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实现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个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与会人员畅所欲言,纷纷就各自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教训、心得体会、难点、要点结合该《规定》的第三条、第四条和第五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在探讨与争鸣中达成了共识,认为,选好用好学生干部、培养好发展好学生党员、营造良好浓郁学风、建设和谐班级文化是做好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学工队伍加强自身理论和专业学习、保持坚定政治立场和塑造崇高道德情操、为人师表、以德育人、心系学生、服务为本是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深入学生宿舍班级课堂、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创新载体、及时化解矛盾、为学生排忧解难是实现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措施。在三者关系上,“做好班级建设和管理”是做好整个学生工作的关键环节,“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做好整个学生工作的重要手段,“实现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整个学生工作的基本目标,三者相辅相成。

    针对法学院学生工作实际情况,与会人员表示,在下一步的学生工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一要坚持一个中心,即以“强化素质教育”为中心,搭建交流和实践平台,通过艺术节、班级联谊、QQ群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交流,以点带面,筑起网上网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覆盖全校、辐射社会的教育网络体系,全面提高法学院学生综合素质;二要带好两个队伍,即着力于抓好“学生党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努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创新学生工作方法,提高学生工作成效;三要做到三个深入,深入学生宿舍、深入学生班级、深入学生课堂,全方位了解学生思想、生活、学习动态,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政治引导、品德塑造和文明行为培养;四要抓住四个重点,即健全工作制度、营造优良学风、拓宽就业渠道、塑造健康人格,使学生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通过深入研讨,与会人员对学生工作理论有了深刻理解,对学生工作实践有了清晰认识。总支副书记刘术永表示,学生工作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内涵包括学生安全稳定、学风浓厚、文明向上,学工队伍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精炼、管理科学、事业心与责任感并重等核心内容,在日常工作中,只有深入学生,从细微小事入手,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分析原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妥善解决处理问题才能做好学生工作,本次研讨会既是提升学院学生工作内涵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对前期学生工作的一次阶段性总结,更是做好下一步学生工作的良好基础,对进一步做好法学院学生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以后的学生工作中要在坚持中创新,在发展中完善,力争将法学院学生工作提升一个新层次,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