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我为行风评议作贡献
供稿:祁萌、王婧[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编辑:    日期:2009年10月30日
 
    编者按:为配合学校正在开展的行风评议工作,加强广大学生与学校职能部门的沟通与理解,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三位同学来到我校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以及总务后勤处,他们要和三位处长一起工作一天,亲身感受每位领导的工作状态和敬业精神。该院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学生了解职能部门的工作,加强学生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和理解,在学校和学生架起一座 “连心桥”,为学校的行风评议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我为行风评议作贡献
 
    上周,教务处、学生工作处以及总务后勤处的处长办公室来了三名特殊的“客人”,他们既不是找处长处理公务的办事人,也不是向处长反映情况的来访者,而是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三名普通的在校生----2008级的李向开和2007级的尚精艳、王艳丽同学。
    李向开同学早上7:50来到教务处刘法贵处长办公室的时候,刘处长已经伏案工作二十分钟了。批阅上级来文、安排一天教学工作、处理老师和学生反映的问题是刘处长每天的必修课。忙完这些,教务处的例会开始了,李向开同学有幸作为列席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内容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大到青年教师课堂讲课大赛的安排,小到学生考试证的办理。但是,事无巨细,都在传递着一个统一的信息,那就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给同学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教务处的工作人员们都在默默地努力和付出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是李向开同学工作一天最大的感受。他在工作日记中记录:“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衡量学校的工作是狭隘的,一些流言并不正确,我们都是大学生了,应该站在理解的高度去对待我们的学校、我们的领导!”
    来到学生工作处的尚精艳同学用了一个字形容了郭玉宾处长,那就是“忙”。她在郭处长办公室中,看到的是不断进出的人,听到的是一个接一个的电话铃声,感受到的是郭处长的繁忙。最让尚精艳同学佩服的是郭处长的工作艺术。在工作日记里,她这样记录着:“近距离接触学生工作,感受到的是老师处理问题的得当。真的,只有亲身感受后才更能体会到老师的难处——放手与约束之间的尺度要如何拿捏。”工作之余,尚精艳同学也向郭处长请教了几个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郭处长给予了认真、详细的解答。一天的工作结束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的尚精艳同学记录下了一天的工作感受,她写道:“有些同学对某些事的抱怨是没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的现象,进而对学校工作产生怀疑。现在我可以大胆的说,你们错了。今后有问题,希望同学能进一步了解后再下结论,对老师的工作能够给予支持与理解,能够相信学校的高水平管理模式。”
    没来到总务后勤处之前,王艳丽同学绝不会想到这里的工作是这样“面面俱到”。学校的水电气暖、公物维修、电话管理、车辆安排、物业管理、学生食堂、学校医院、幼儿园等等都是总务后勤处的管理范围。没有清晰的头脑、高超的工作水平、果断的决策能力是不能胜任这样纷繁芜杂的管理事务的。而总务后勤处的苏喜军处长正是一个头脑、水平、能力兼具的领导者。一上午下来,苏处长有条不紊地处理了大小事务20余件!而且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王艳丽同学从龙子湖校区搬到花园校区时间不长,但她能够感受到校园正在一天天悄悄地变化----篮球场边的环境优美了,食堂的饭菜更加丰富、实惠了,报修的时间缩短了,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变好了……所有的改变,她在总务后勤处找到了原因。如果把学校的日常运行比喻成一台庞大的机器,那么总务后勤处就是这台机器的维护员。没有他们,就没有整洁的校园、可口的饭菜、以及温暖舒适的宿舍。一天的工作结束后,王艳丽同学在体会中写道:“学校不仅是管理者,更重要的是服务者。学校不遗余力的管理和服务,都基于一个出发点:以人为本,服务育人。良好的后勤保障,对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等良好生活习惯,创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培养良好校风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位同学来到三个处室的时候是疑惑和新奇的,离开的时候却带着收获和感动。活动结束以后,他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迫不及待将自己一天的工作经历和感受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听完三位同学的讲述之后,同学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大家终于能够理解职能部门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和服务者,其实一直都在本着“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而努力着。在场的同学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会更加理解学校的管理和政策,校荣我荣、校衰我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配合和支持学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