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留学归国的高层次人才科研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供稿:(院长办公室)发布日期:2006-1-20 浏览次数:<font color="#FF0000"> <script src=http://www.ncwu.edu.cn/news/general/Cl      |  编辑:    日期:2006年03月28日
 
我校魏群教授承担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
    1月16日传来喜讯,我校魏群教授带领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钢结构研究所课题组在顺利完成坝陵河大桥钢桁梁三维设计校核制图之后,又顺利攻入交通部西部交通科技项目——坝陵河特大桥梁架设过程的可视化仿真研究,这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融入全国性科学研究团队中心的一次努力和成功尝试。
    “钢桁梁架设过程可视仿真研究”是坝陵河特大桥梁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坝陵河大桥为主跨1088米的钢桁梁悬索桥,是目前国内首座超过千米的钢桁梁悬索桥,工程规模较大、建设条件复杂、技术难度大,也是西部交通建设中规模最大的桥梁。坝陵河大桥位于高山峡谷地区,峡谷内风速强烈,空间分布复杂,峡谷风将对大桥建设和运营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本桥位于贵州喀斯特地区,岩溶高度发育,岩体较破碎,给基础特别是隧道锚的设计和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同时,本桥位于高山峡谷地区,施工条件非常困难,施工场地布置难度很大,将给悬索桥的上部结构施工特别是钢桁梁的架设带来一系列的难题。所以,解决好上述问题,是成功建成坝陵河特大桥梁的关键性因素,对于推动我国西部建设跨越峡谷的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该项目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西南交大,同济大学和中科院地质所等全国十家在本专业领域有影响的单位承担,可视化仿真研究结合复杂钢结构的三维建模技术、钢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手段于一体,是具有开创性和高科技性的科技公关内容。课题组成员表示,力争在这项研究中取得更多自主创新的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成果。
 
我校魏群教授应邀参加“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50周年
暨钱学森归国50年学术研讨会及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程科学
研究部学会”并做大会讲演
    1月17日,我校魏群教授应邀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50周年学术研讨会”,并做了“结构工程设计、分析、制作逻辑模型及标准格式的研究与发展现状”专题讲演,交流了ISO STEP世界标准和逻辑产品模型方面的研究,讲述了CIS/2钢结构标准的应用与发展。这是魏群教授近些年来自主创新研究成果的又一次展示。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创立的高等科学殿堂,在成立50周年暨钱学森归国50周年纪念盛会上,中国科学院力学所特邀我校魏群教授以及中海油总工曾恒一院士、力学所李宗春院士做了专题学术报告。
    会议中,科学院力学所向魏群教授赠送了纪念品,我国著名科学家郑哲敏院士、吴永康院士、李宗春院士和曾恒一院士联名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建所50周年暨钱学森回国50周年纪念封上签字并赠于魏群教授,作为鼓励和纪念。
 
我校魏群教授论文入选《新世纪水利工程科技前沿》
    1月初,《新世纪水利工程科技前沿》一书正式出版,该书由曹楚生院士主编,并由张光斗、潘家铮、钱正英等著名科学家作序,汇集了近80篇院士论坛中的大量精品和各自领域中的优秀成果,我校魏群教授的论文荣誉入选。
    魏群教授的论文题目是《逻辑产品模型的研究与应用》,该文介绍了作者近十多年中对ISO STEP国际标准的了解和研究,尤其是对CIS/2钢结构世界标准方面自主创新的成果。魏群教授研究的逻辑产品模型(中国版)的成果,为我国工程结构领域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中应用不同版本、不同数据结构形式的成果之间提供了可共同接受和转换的共享器,为结构工程的逻辑产品模型做出了有益的创新尝试和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