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校关工委在龙子湖校区文体活动中心第三会议室组织召开座谈会,组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校关工委主任石品,副主任孙绪金,学工部,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部分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等参加座谈会。会议由校关工委办公室主任、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曹震主持。
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的新闻视频。校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胡德朝领学了《人民日报》2022年4月26日刊发的评论员文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与会人员分别结合学习心得和自身工作实际先后发言。
石品对与会老师和同学们的发言,畅谈学习体会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对于扎根中国大地办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对于改革探索上好思政课;对于教师要在立德树人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对于当代青年要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等这些重大问题,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意义重大。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校关工委工作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与会同志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我校关工委工作实际,按照学校党委的安排部署,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协同发力,充分发挥“五老”独特的作用,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以关工委工作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委学生工作部 供图)
附与会人员发言摘编。
校关工委副主任孙绪金: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一名“五老”人员,要继续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教育教导学生在校练就过硬本领,出校投身强国伟业。将小我融入大我,与伟大的时代同向同行;带领学生深刻领悟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情怀,成为祖国水利水电工作和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中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积极引导青年学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青春向党、不负人民”的决心,刻苦学习、敢于实践,以“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己任,服务人民,回报社会。
校团委副书记柴延艳: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考察中国人民大学,与青年学子们亲切交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高度重视和殷切关怀。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我们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方向,聚焦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主责主业,立足第二课堂主阵地,通过志愿服务、创新实践、网络平台、社团活动等主渠道,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彭慧敏: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首先前往教室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的重视。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备受鼓舞,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深入践行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堂形式,优化教学环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把思政课“大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高水平思政课,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袁进霞: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令我深感荣幸、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三个关键词“党的领导”“红色基因”“新路”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师生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传承红色基因,要求我们挖掘、运用红色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传播红色文化。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育人方式方法,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共同体,继续推动我校思政课“三讲四联动”教学改革,在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发挥好思政课的关键作用。
水资源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垦:作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和学生管理工作者,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备受鼓舞,深感责任在肩。我们要围绕立德树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积极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带领学生积极践行“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华水精神,引领学生成为合格的祖国水利水电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朱齐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殷切希望,更对教育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引领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一线学生管理服务人员,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学习、提升本领、行为示范才能更好地引领青年。我会牢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把自己的真心、真情、真爱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青年学生的历史责任,引导他们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新时代青年。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范利那: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白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既要努力做精于“传道受业解惑”的“经师”,也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的“人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只有我们自己成为大先生,我们的学生才能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的国家才能有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新疆派驻教师奇曼古丽:作为一名新疆派驻教师,深刻意识到自己肩上责任的艰巨,自治区党委派驻服务管理教师的目的就是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弄清楚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而作为执行者,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圆满完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豫疆两地教育部门交付我的工作任务。在这里,我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他们的心灵领路人,我要用自身行动成为增进新疆与内地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做好引领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特殊使者,配合学校强化学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认识,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建筑学院辅导员朱启航: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更应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和使命,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积极投身抗击疫情、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等伟大的实践中,埋头苦干,不畏艰难,培养学生直面困难与挑战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充分利用好网络新媒体渠道和实践育人载体,传承好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着力培养学生“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青春力量。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辅导员申坤: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要通过把握学生培养目标,着眼社会需求,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要不断检验审视自身工作,及时修正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坚持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与学生携手共进,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出最好的成绩。
管理与经济学院2018级学生 冶鹏:作为一名新疆籍学生,我一直都在党的关怀下成长,我的生活也随着国家的发展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自从上内地高中班以来,受到党的关怀和照顾,高中期间就接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更有幸在华水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四年来温暖的点点滴滴生活仍历历在目。尤其是在自己的就业过程中,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党对新疆籍学生的政策扶持,让我有机会有平台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这使我明白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嘱托,对党绝对忠诚,不负韶华,不负人民,做一名合格的、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水利学院2020级学生 杨玉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和新铁军的一员,我深刻地意识到勇气是青春最可贵的精神,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坚持是青春最纯真的信念。只有承担过的肩膀才会更加坚实,只有奋斗过的青春才会更值得回忆,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要求,脚踏实地走好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作为学生干部,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用理论武装头脑,用实践验证理论,坚定信仰,践行“政治过硬、作风过硬、学习过硬、身体过硬、能力过硬”,做好新铁军的领头人,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为同学们的服务中去,在充满期待的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