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辑:黄立赫
日期:2022年12月20日

2022年12月19日下午,校长刘文锴教授通过腾讯会议线上授课方式,为2022级建筑学专业学生讲授题为“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的“形势与政策”课。
刘文锴首先从“策”的古汉语释义引入本节课的标题内涵,进而从中国传统文化导入粮食问题在华夏五千年文明中的重要性。他引用《尚书•洪范》篇原文,为同学们讲解何为“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接着,他通过梳理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中著名的粮食国策、饥荒事件等,诠释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针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策”,刘文锴依照总体形势——现实问题——努力方向的逻辑理路展开讲授。在“自力更生,形势持续向好”的讲解中,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他结合本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经历,生动地描述了新中国粮食安全战略是如何一步步立足国情、随势而动,进而使得新中国粮食安全之路一步步达到以我为主、越走越宽的伟大历程,让同学们切身体会今天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在“认清现状,不能轻言过关”的讲述中,他科学严谨地分析了我国目前“粮食安全的现实问题”,提出尽管取得了非凡成就,我们依然需要客观正视粮食安全中面临的挑战和约束,如可耕地面积有限、淡水资源紧缺、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和世界粮食贸易危机频发等问题都是潜在的粮食安全隐患,因此,粮食安全之弦绝对不可放松。在“系统推进,端牢中国饭碗”的阐释中,他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话“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突出强调未来我国粮食安全努力方向,阐明保证粮食安全的中国方略,并号召在场师生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价值观、粮食观,珍惜每一粒粮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刘文锴的讲授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结合现实,既有生动历史故事,又有现实具体数据,深入浅出地向新时代的青年学子阐明了粮食安全之于国家安全的重要地位,让生逢盛世的青年们感受到党和国家为了老百姓吃饭问题所投入的巨大努力。学生们在课下表示,刘文锴教授的课堂将政治的高度、历史的厚度和生活的温度融为一体,让成长在新时代的青年学子真切体会到新中国的粮食安全来之不易,只有牢牢把握粮食之基,才能夯实我们的发展之基,社会之基才会更加稳定。
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一起观摩学习了此次“形势与政策”课。(马克思主义学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