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刘文锴教授在黄河流域科学数据开放共享联盟成立暨学术研讨会作主旨报告
供稿: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  编辑:黄立赫    日期:2022年12月25日

校长刘文锴教授作主旨报告(一)

校长刘文锴教授作主旨报告(二)

线上会场

2022年12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河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黄河实验室主办的黄河流域科学数据开放共享联盟成立暨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校长刘文锴教授应邀出席并在线上作了题为《加强测绘学科建设,助力黄河流域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

研讨会以“黄河流域科学数据开放共享”为主题,由来自全国60余家单位的6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郑健、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苏靖、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中国科学院秦大河院士、赖远明院士、张锁江院士,中国工程院王家耀院士、孙九林院士、王复明院士、郭仁忠院士、冯起院士等学者也应邀出席。研讨会由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张耀南主持。

刘文锴教授先后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测绘学科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华水行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共建共享新路径”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黄河流域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的华水践行。他指出,华水作为黄河流域唯一一所水利特色本科高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是华水的初心传承,也是华水的使命担当。重点强调了针对五大水问题,开展的测绘学科服务。先后介绍了华水InSAR水利卫星和光学卫星的研制现状,学科团队在7.20郑州特大暴雨灾害应急响应、南水北调等堤坝工程安全监测、太湖蓝藻水华提取、东平湖非法采砂夜光遥感取证、河湖智慧监管与实践、水利数字孪生等方面的成果。刘文锴最后强调,可从数据共享、技术互学、成果互鉴、共同攻关、互相交流、规范运行6个方面着手,真正实现黄河流域科学数据开放共享。

研讨会上,王家耀院士号召,通过“天空地海”一体智能感知网络获取海量数据信息感知黄河,构建时空大数据平台,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更加智慧。郭仁忠院士以全局思维、系统思维、开放思维为出发点,剖析了地理环境数字孪生关键理论、方法、技术及深度应用。王复明院士介绍了“产教科融合”共享平台-“坝道工程医院”建设进展。冯起院士以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为例,给出了生态屏障区保护的总体思路。刘耀林院士阐述了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安黎哲校长分享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情况等。

会议对政府、研究机构、高校和企业跨界搭建的黄河流域科学数据开放共享联盟及合作发展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大会研讨成果将对推动黄河流域大保护、大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和示范作用。(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