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干部教师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供稿:党委宣传部|通讯员:张静      |  编辑:吴俐娟   |  初审:梁丽丽   |  终审:祁萌    日期:2025年05月23日

编者按:5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我校领导干部教师积极通过多种途径收听、收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实际,畅谈感想体会。现摘编如下。

校党委书记王笃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特别是“两高四着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加强用水调度,严防旱涝急转”等重要指示精神,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融入、助力河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大政治任务,结合实际抓紧抓实。校党委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科技创新、产教融合,积极助力河南“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持续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在“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方面担当作为;持续发挥生态环境、新能源综合利用等专业优势,大力提升华水在“保障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面的贡献度;持续传承弘扬水文化,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助力河南建设文旅强省;持续发挥水利特色办学优势,在“加强用水调度,严防旱涝急转”等方面积极贡献华水智慧力量;持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推动作风建设一抓到底、一严到底,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校长刘俊国:步履所至,心向往之。在河南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的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河南考察指导,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对河南人民的深情厚爱,充分体现了对河南改革发展的格外关心,充分体现了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作为水利特色高校,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关怀、深深期许,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我们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走高质量特色化发展之路,面向黄河国家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国家水网建设等重大需求,聚焦学科专业特色,打造优势学科群体,聚焦水利工程学科“水资源与流域生态保护、河流动力学与水沙调控、水工程安全与长效运维、数字孪生水利”四大方向,深入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灾害防御、水文化交流,强化水利学科优势,持续提升“双一流”创建水平,以一流人才培养和一流科技创新支撑服务我国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和治水兴水护水贡献华水力量。

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费昕: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倍添干劲。高校组织部门作为学校党委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扎实实加强社会治理和关于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要求,在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和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上再加力,始终坚持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基层、打基础、固根本、强治理,努力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打造成为锚定“两高四着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从严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不折不扣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组织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力量。

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毕雪燕:习近平总书记5月19日至20日,先后考察我省的两个重要文化地标——白马寺和龙门石窟。在龙门石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是总书记对我省的殷切期望。河南是文化大省,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它们,河南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高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地,是赓续文脉、继往开来的阵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作为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省部共建高校,时刻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在面向黄河国家战略、国家水网建设等重大需求、聚焦学科专业特色、进一步凝练水利工程学科重点方向、大力实施“四卓越两赋能一提升”行动的同时,结合华水办学定位,立足黄河文化打造水利文化育人特色,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等水文化成果的起点上,深挖黄河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协和万邦”的治理理念等文化内涵,构建独具特色的水文化育人体系,着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

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副书记丁立杰: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再次亲临河南考察,为河南未来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河南人民的亲切关怀,使我们倍感鼓舞、倍感温暖、倍感振奋。学校纪委将全面学习、全面贯彻、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党内政治监督职能定位,助推学校依托水利特色办学优势,主动融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广大教职工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保障河南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贡献力量。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为重要标准,动真碰硬、真刀真枪解决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违规吃喝、侵害师生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切实把作风建设贯穿到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各方面,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深化办学治校综合改革的强大动力,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更多华水力量。

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一流学科创建办公室)处长张红涛: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华水作为水利特色高校,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河南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锚定“双一流”创建目标,奋力书写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作为学校的规划与学科建设职能部门,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要求,认真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做好学校“十五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研究制定好学校深度融入黄河国家战略的指导意见,通过创新学校开放合作机制,协调联合水利相关事业单位、领军科研机构和头部企业,搭建“政产学研用”一体的科研平台。持续强化水利工程等优势学科建设,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学科拔尖筑峰,不断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逐步完善以水利工程学科为核心的“三圈层”学科生态体系,努力实现水利工程学科提质进位,增强学校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和水利行业重大需求的支撑力和贡献度,在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中贡献华水力量。

科技处处长王为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指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作为高校科技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科技处将紧扣“两高四着力”要求,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水网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持续强化有组织科学研究,以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推动学校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优势学科攻关“卡脖子”技术。将持续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依托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助力智慧水利、新能源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把论文写在黄河岸边、成果用在民生一线。将持续优化科研评价体系,培育高水平创新团队,营造潜心研究的制度环境,以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撬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科技力量。

社会科学处处长宋冬凌: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亲临河南考察,再次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并为河南推进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河南发展的高度重视,令全体河南人更加坚定迎难而上的信心。作为河南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管理部门,我们深刻认识到抓住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的紧迫性。下一步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聚力打造科研高地、持续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深入拓展社会服务等几个方面持续发力,依托学科优势、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职能,统筹探索有组织科研工作新模式,组建跨学科团队,促进不同学科、不同领域间的知识融合与创新,推动学校科研与河南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通过项目课题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围绕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水资源协同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等核心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和地方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让科研成果更多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河南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提供持续动能。

后勤服务中心(校医院)党总支书记赵振国: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构建具有思想引领力和民生保障力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指明了方向。后勤服务中心全体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作为统领学校后勤工作的“纲”和“魂”,聚焦高效能治理,深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积极做好教学科研单位房产资源优化配置。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做好食品安全、防汛救灾等各项安全保障工作,守护好师生生命财产安全。聚焦改善民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三服务、三育人”为宗旨,全面提升后勤保障质量和水平,用心用情解决好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提供让师生满意、让学校放心的高质量后勤服务,为学校创建“双一流”、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保驾护航。

水利学院党委书记郭玉宾: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的考察指导,是对河南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必将有力推动河南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作为地处河南、以水利为特色的高等学校,也必将是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受益者。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严防旱涝等自然灾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我们正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精神作为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与我们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确保学习教育有质量、有力度、有成效,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河南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机械学院党委书记杨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特别是“两高四着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机械学院党委书记,我将带领全院师生深学细悟,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学科建设上,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整合资源,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深化与省内外龙头企业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在人才培养方面,主动对接河南省重大发展战略,优化专业方案,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创新型学术人才;在社会服务领域,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开展节能减排装备研发与农业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关,组织师生投身乡村振兴,为绿色转型和农业强省建设赋能。同时,持续深化作风建设,扛稳政治责任,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度融入学院日常管理,自查自纠,以上率下,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以务实作风和昂扬斗志,助力学校“双一流”创建迈向新高度,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积极贡献力量。

生态环境学院执行院长李海华: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奋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农业强省”“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文化繁荣兴盛”的“四着力”要求,为我们今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基层管理干部,我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光荣。近年来,我校生态环境学院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立足中原、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持续推进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关键技术攻关与人才联合培养,积极服务国家水网、智慧水务、“双碳”目标等重点任务。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建设生态强省、推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华水力量”。

水资源学院执行院长王文川: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水资源学院发展和水利工程学科“双一流”创建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师生深刻领会“两高四着力”要求,将其融入水资源学院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在高质量发展方面,水资源学院将紧扣学校重点工作,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学科建设。同时,结合水资源领域的前沿问题,积极开展科研攻关,为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保护等难题提供智力支持。水资源学院将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师生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学生实习就业渠道,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我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水资源学院的力量。

新时代治水社会科学研究院(水文化研究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李心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考察并提出“两高四着力”的重要要求,这不仅为河南高质量发展锚定了航向,也为新时代治水社科院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创新思路。治水社科院第一时间通过专题研讨、专家解读等方式开展系统学习,致力于把讲话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强大动能,着力为推动水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力量。一是着力学习好水文化。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治水重要论述以及视察河南讲话精神,着力把握其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二是着力研究好水文化。紧盯水利学科前沿,围绕重大科学问题与现实需求,以重点项目为牵引,整合校内外资源组建跨学科团队,运用“揭榜挂帅”机制开展有组织科研创新。三是着力弘扬好水文化。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构建为水利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的新型高端智库。立足中原文化与黄河水文化底蕴,精心打造“水润中国”品牌,创新水情科普教育模式,逐步构建形成传承和弘扬水文化的浓厚氛围。未来,新时代治水社会科学研究院将持续挖掘水文化的时代价值,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为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研究院(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院长王富强(主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河南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部署”“要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水利专业的高校教师,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国家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河南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的科技需求,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与黄河国家战略实施、地方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深度融合,重点聚焦水资源与流域生态保护、水沙调控与水安全、黄河模拟系统与大科学装置等领域,加强科研联合攻关,为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奋勇争先。

生态环境学院副院长肖恒:在“十四五”规划实施收官、“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河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持之以恒加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深化污染防治攻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作为生态环境学院教师,我深受鼓舞,更感责任重大。我们将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整合水利技术与生态环保,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领域技术创新贡献力量;将聚焦生态环境学科拔尖筑峰,助力学院构建“生态环境+”学科体系,强化大生态环境学科内涵建设;将强化立德树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将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生态环保重大需求,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水资源学院教师黄旭东:在水文水资源专业教学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两高四着力”要求至关重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水文水资源与新兴产业的融合,例如智慧水利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结合,拓宽学生视野。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上,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等内容融入课程,让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在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方面,深度挖掘水利工程背后的历史文化,比如,都江堰蕴含的古人治水智慧,持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在学科建设方面,与企业、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课题研究,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行业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未来,我们将持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为水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贡献更多力量。

机械学院教师郭朋彦: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时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作为一名从教10余年的机械及制造方向教学科研教师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将进一步团结同事、带领团队聚焦区域重点产业,潜心研究,开展科技攻关、自主创新,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服务区域经济与核心产业;将科研实践融入教授课程,培养兼具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新工科”人才,努力为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支撑和后备力量。作为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我将主动作为,从新形势下高校育人工作中总结育人规律,把服务教师、学生及社会的工作做细做实,以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根基、以党建引领加速业务融合,进一步建设好基层战斗堡垒,推动基层教学组织成为服务发展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