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区域教育创新发展论坛在我校举办
供稿:   外国语学院    |  编辑:李晔|摄影:傅文骏   |  初审:刘文霞   |  终审:樊要玲    日期:2025年09月27日

9月25日,人工智能赋能区域教育创新发展论坛在我校龙子湖校区举行。论坛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

教育部原副总督学、国际司司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与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刘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报刊社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连保军,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宪志,中国教育报刊社副社长张平,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杨学勇、学校副校长姜彤、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焦红波、河南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赵红亮、河南工业与信息化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尹彦礼、焦作大学党委书记汪诗怀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刘文锴主持。

姜彤代表学校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以及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智慧教育、数智化赋能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他指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已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学校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数智化建设纳入学校顶层规划——“四卓越两赋能一提升”行动的重要部分,以数智化赋能学科专业升级、教育教学转型、管理服务优化,大力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加快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他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继续深化专业教育与智慧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输送更多创新型卓越人才。

连保军指出,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破解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抓手和关键举措。他建议通过凝聚共识、分享智慧、破解难题和共创未来,进一步明晰人工智能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路径与核心价值,搭建起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桥梁,促进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的深度合作。

杨学勇表示,本次论坛对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他提出一是要坚持“教育+人工智能”战略方向,构建智能时代育人新范式;二是要推动“学科+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打造智能化专业课程新体系;三是要强化“素养+人工智能”提升培育,全面增强师生人工智能素养与应用能力。

本次论坛特邀专家刘锦、赵宪志、刘文锴分别作“教育的时代变革和全球视野”“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创新引领数字变革”和“融汇人工智能新功能加速高等教育新发展”主旨报告,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和河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赵慧臣作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中如何遵循教育规律”的主旨报告。

开幕式上,连保军、杨学勇、姜彤共同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基地”揭牌。会议同期发布了《中小学教师人群应用人工智能情况调研报告》。

除主旨报告外,大会还设了三个分论坛,分别是“人工智能赋能校园课堂创新应用论坛”、“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发展论坛”和“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与会专家学者还就三个分论坛主题分别到郑州市第八十四中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考察调研。

本次论坛为相关专家学者搭建了交流平台,围绕“智能变革·推动区域教育新跃升”的主题,深入探讨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了智慧与力量。

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高校及中小学管理者、教育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代表共300余人参加这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