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王鸿翔 水利学院
| 编辑:刘春杰
日期:2019年11月04日
11月3日上午,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研讨会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第四会议室顺利召开。与会专家学者纷纷以主题报告、座谈交流和讨论等多种形式分享交流经验,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水利学院院长李彦彬主持。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局长王煜,以《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实施30年回顾与展望》为题向大会作了主题报告。王煜从30年来用水量变化、未来流域用水量预测、水沙情势与水沙调控能力变化和对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的思考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黄河“八七”分水方案实施以来的政策、技术和应用等多方面的实践应用和前景展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所长严登华教授从黄河流域的干旱洪涝、生态环境和潜在污染问题等方面辨识和概括了黄河水问题。针对黄河流域精细化生态功能定位、水资源调控和采取智能化调控装备技术研究三方面,从技术理论和应用研究角度可以开展的具体工作给出了思考和建议,与会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和讨论。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段云岭教授作了题为《黄河灌区(宁夏银川)设施渔业水质保障技术》的学术报告。段云岭以水环境修复和设施渔业存在的问题为背景,展示了大塘水体生物多样性修复和残余饵料及排泄物降解两方面研究内容,介绍了相应的研究方法,给出了对应解决方案和应用展望。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彭少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以《多泥沙河流水质水量一体化配置与调度关键技术与应用》为题作了学术报告。彭少明按照机理揭示、技术创建和模式应用全链条研究方式详细介绍了多泥沙河流水质水量一体化配置与调度研究框架体系,对重大创新性成果作了详细讲解,并对研究成果在河流修复机理、水质水量控制和调控模式三方面的技术应用与国内外最新成果进行了对比。最后,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的八个方面问题进行了解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孙东坡教授,从认识黄河水少沙多、水沙不协调、防洪安全与生态保障等面临的问题入手,介绍了治理黄河的重要性;站在水力学与河流泥沙学科角度详细论述了黄河治理的思路、现有的治理技术、百家争鸣的设想及未被解决的问题四个方面。最后以“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把黄河建成一条幸福河!”为口号,向大会发出了“认识黄河、热爱黄河、立志治理黄河”的倡议。
会议第二阶段由水利学院副院长徐存东主持。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总工肖培青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进展及成效》为题作了汇报。系统介绍了近年来黄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在黄河水沙演变、水土流失过程与机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估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未来黄河流域生态发展,分别从加强基础数据分析、提升信息提取技术和加强关键问题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展望分析。在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及政策支持下,黄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在黄河水沙演变、水土流失过程与机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估等多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学术价值斐然。
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潘保柱教授向大会作了《多尺度下黄河流域水生态对人类干扰影响》的学术报告。潘保柱以国家战略、黄河流域面临的问题和流域生态响应现状为背景,确定了摸清黄河流域水文-泥沙-水环境特征,探明生态系统层面上水生生物对人类活动响应机制,揭示鱼类对典型环境污染富集和放大作用、保障鱼类种群繁衍典型污染物环境阈值及生态流量四个研究目标,阐述了研究的特色和创新点,分析了研究方案、技术路线以及研究区域和方法,展示了初步研究成果。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科学研究院院长韩宇平教授围绕“黄河治理亟需研究的科学问题”发言,就黄河流域气候变化、绘制黄河洪水风险图、生态环境本底值调查、黄河生态修复问题诊断、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流域水资源-能源-土地-粮食纽带关系、南水北调工程相机为黄河生态补水、流域产业布局、流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在郑州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提出的国家重大战略,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和思考,为保护好和发展好我们的母亲河积极献言献策,扎实开展实践,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摄影:熊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