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践与创新中心完成江淮校区工程训练课程教学工作
供稿:   工程实践与创新中心    |  编辑:李晔   |  初审:李秀丽   |  终审:梁丽丽    日期:2025年07月03日

工程实践与创新中心自本学期第16周起,着手组织骨干教师从项目设置、设备配备、实训耗材到教学组织方面,筹备第18周江淮校区《工程训练》课程实践教学准备工作。第17周周末4位教师组成的江淮校区教学团队协作完成了跨校区设备及耗材的运输、教学场地的合理布置、设备的调试工作,保证《工程训练》按时、顺利开课,完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8个班为期1周的实践教学任务。

本轮次的工程训练教学开设CAD设计、激光加工、3D打印和电子工艺实训等4个项目。首先,组织学生学习掌握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能;接着,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实践项目制CDIO教学模式,组织同学以5人为一组完成“心形流水灯”作品的设计、制作到检测、运行,着力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实践意识,同时探索三校区实践教学协同发展路径。

本次工程训练实践教学,通过学生学习掌握CAD软件,实现心形灯外壳设计;掌握激光加工设备使用技术,实现心形灯外壳的加工,并完成组装;运用3D打印机制作个性化装饰件;完成电子元器件的焊接。最终顺利完成所有制作部件的组装、作品的测试和运行。在本次江淮校区工程训练课程教学中,中心还丰富了激光加工项目的教学内容,不仅延续了对传统的板材加工,还首次引入对彩色亚克力板、彩纸等多种材料的加工操作的实践,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作兴趣。教学团队设置激励机制,对学生项目进度快、完成质量高的学生团队,奖励使用更多种材料进行加工实践体验的奖励,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和创新热情。不断挖掘学生喜爱的实践教学内容,探索项目式学习模式,展现了工程实践与创新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态度。

持续赴江淮校区开展工程训练实践课程教学,是中心贯彻落实学校三校区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中心将继续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持续推进学校三校区一体化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的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