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霍贺: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铸就教育强国之魂
(编辑: 吴俐娟 |供稿: 大河网 日期:2024年10月31日 )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教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1]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将“思政引领力”置于建设教育强国应当具有的“六大能力”之首,发挥统领作用,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应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深刻把握建设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的重大意义,深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认识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的筑基之石。

一、深刻认识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的内涵意蕴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关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建设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思政教育新生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核心所在。

1.强大的政治领导力

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根本属性,政治引领是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领导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思政课是强化教育根本保证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既是在立场、方向、原则、道路上落实党的领导的表率,又是把党的领导转化为教学语言,向青年学子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背后逻辑。历史和现实业已证明,思政课教学成效越显著,越能培养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与情感认同,党的领导就越能落到实处,反之亦然。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强大的政治引领力,把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体现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环节各方面,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2.强大的思想引领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各种思想文化交织激荡更加频繁,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建设具有强大的思想引领力的时代重任,始终坚持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新征程,通过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筑牢信仰之基,以“思想利器”引导青年学子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得共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建设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为建设强大的思想引领力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是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青年学子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思政课作为塑造青年学子灵魂的主渠道、主阵地,首要任务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媒体的崛起,互联网是思想引领的前沿阵地,积极打造网络宣传矩阵,占领青年学子的网络空间,让网络从“最大变量”变为思想引领力建设“最大增量”。深耕青年学子话语体系,运用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青言青语,以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方式,借助新载体用微观叙事讲透宏大理论,生动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让强大的思想引领力激发情感共鸣、思想铸魂,既“走新”更“走心”,助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3.强大的价值塑造力

思政引领力为教育强国提供价值导向,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抓好青年价值观养成就需要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和塑造作用。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关键性目标是筑牢青年学子的信仰信念,形成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2]高校思政课对青年学子的思想引领,通过强化价值传播力和价值塑造力的教育引导方式,实现信念、理念和观念的统一。在思政课教学中,强化价值引领,将价值传播和价值塑造融合到知识传授之中,从理论上对各种错误观点进行驳斥。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思想的魅力、真理的力量教育引导学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坚持立德树人,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思政课在价值观塑造中的主阵地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在社会实践中,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进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习惯。

二、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的筑基之石

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所在,又是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保证,更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核心所在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政引领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需要我们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4]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又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更是教育强国的中心任务。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形势和斗争错综复杂。青年学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思想冲击和价值选择,难免在理想与现实、主义与问题、利己与利他、小我与大我、民族与世界、中国与西方等诸多方面存在思想困惑,迫切需要推进思政课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政引领、坚定理想信念、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做勇立时代潮头、引领时代风尚、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育强国交出满意答卷。

2.培养时代新人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5]这就更加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就要回答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问题,为教育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发挥思政引领作用,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扎实学识水平、强烈社会责任感,自觉运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更加自觉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3.教育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强大的思政引领力蕴含在教育强国的建设过程之中,加强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把牢思想阵地、站稳政治立场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提升思政引领力,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创新思政教育理念和方法,构建大思政格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立报国强国之志,做挺膺担当的奋斗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多维度扎实推进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建设

建设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需要多维度构建思政引领体系,扎实做好思政引领力建设。创新教育模式,提升育人实效。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载体,推动思政教育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强教必先强师,引领思政课教师筑牢思政引领之基,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构建全面育人新格局。

1.创新教学模式

思政引领力的强化,既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讲清楚思政课蕴含的哲理学理道理;又要树立以学术讲政治的理念,深化教育内容,使思政课教学有政治高度,有理论深度,有实践力度,有情感温度,有历史广度,有文化厚度,提升思政课的认同度;更要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育资源、拓展育人平台,将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人才培养各个环节,让思政课向深度推进、向广度延伸、向难度拓展,让教学“强”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打造思政“金课”,在纵横历史与现实、贯通理论与实践、关联国内与国际中,讲深“中国之理”,讲透“中国之路”,讲活“中国之治”,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思想引导。

2.丰富教学载体

当今世界的科技革命正以日新月异之势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生成式人工智能等不断升级迭代,带来社会和观念变革的同时,也酝酿和推动着思政教育的革命。这些新媒体新技术对青年学子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思政课必须自觉回应新科技的召唤,以新技术新方法助力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思政课充分发挥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借助数字化赋能,创新思政教学手段,提高教育的互动性和个性化,增强思政引领力。通过短视频、动漫等可视化、沉浸式、体验式、探究式、问题链式等灵活多样、务实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方法,融合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新兴信息技术,构建云数智一体化教学新载体,通过靶向定位,推出沉浸式、研讨式、全景式智慧课堂,打造虚实结合的育人场景,打造“嵌入式”“多模态”教学新场域,实现教学内容故事化表达与场景化呈现。不断创新话语表达和传播手段,运用青年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的语言,通过个性化表达、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有意思,让思政课教学立体鲜活、可感可亲,真正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3.强教必先强师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立国之本、兴教之源。思政课教师不仅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又是思政教育的关键力量,更是思想和灵魂的塑造者。建设思政引领力需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新征程上要把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的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既要勇于担当,直面错误思潮,敢于发声亮剑,又要涵养师德师风,不仅要做“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而且要做涵养德行的“人师”,做学生思想道路上的领路人与良师益友,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更要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6]建设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中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上,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凝聚教育强国力量、夯实教育之基,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新篇章。

参考文献:

[1][3][6]《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人民日报》2024年9月11日第1版。

[2]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379页。

[4][5]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求是》2023年第18期。

【作者:霍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2VSZ135)”;2024年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究”(2024XJGXMSZ03)的研究成果】

编辑:冯佳宁 审核:姜秋霞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