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首席记者 张恒 记者 高嵩
近年来,河南内河航运成绩斐然。通过航道建设、港口扩容、临港经济培育以及区域协同,河南正从“内陆大省”向“航运大省”转型。
“港口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内河航运是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初,河南省委书记刘宁在周口港调研时表示,要构建与我省产业布局相适应的现代化内河航运网络。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省的港口建设再次被热议。顶端新闻记者对话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解读河南发展内河航运的必要性、优势、不足及相关建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 受访者供图
河南发展内河航运
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顶端新闻:近年来,河南正在加快实施内河航运“11246工程”,构建“中原出海新通道”。发展内河航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什么?
刘俊国:对于正在锚定“四高四争先”发展目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河南来说,发展内河航运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少有四个作用:
一是有利于一体化贯通实施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密切中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联系,打造黄河流域与长江经济带之间的新经济走廊,形成优势互补、中东互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有利于发挥河南区位优势,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中西部地区大宗货物在河南下水,促进“铁公水空”协同的多式联运,提高运输效率;
三是有利于物流降本增效,带动沿河产业集聚和发展,促进航运沿线地区经济结构优化,提升经济质量;
四是有利于加快河南绿色低碳发展转型,提升沿线城乡对外开放水平,架起“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
顶端新闻:河南作为内陆省份,发展内河航运的必要性体现在哪里?
刘俊国:从交通角度看,河南发展内河航运是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弥补航运交通短板,降低物流成本的必要举措;是进一步融入国家战略,强化内陆开放高地和全国物流枢纽地位,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力举措;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抗风险能力,保障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关键举措。
从经济角度看,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承接产业转移,带动沿河产业集聚,提升区域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迫切需要;是降低物流成本,扩大投资与就业,释放内需潜力的迫切需要。

信阳港·淮滨中心港 顶端新闻记者 时硕/图
发展内河航运,河南有四大优势
顶端新闻:河南省发展内河航运的优势是什么?
刘俊国:一是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水系资源丰富。河南地跨四大流域,其中淮河流域覆盖最广,河南83%的面积属于淮河流域,拥有沙颍河、淮河、贾鲁河等主要航道,历史上曾是“百舸争流”的航运重地,具备通江达海的天然条件。通过沙颍河、淮河、白河(汇入汉江)和贾鲁河等四大水系,河南可直连长江,进而通达上海、宁波舟山等国际港口,形成“中原—长三角”高效物流通道,航道整治潜力大,通过梯级枢纽建设和航道升级(如沙颍河漯周段提质工程),可显著提升通航能力,解决季节性断航问题。
二是国家战略加持,枢纽地位巩固。河南是“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多个国家战略的叠加省份,国家战略和政策释放的红利较大,发展机遇难得,通过发展内河航运能够对接长三角地区,与长江经济带互相联通。如江淮运河开通,周口至长三角的航程可缩短400公里,形成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低成本通道。郑州本就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郑州港规划建设将补足河海联运短板,强化郑州作为“四路协同”枢纽的核心地位,推动“中欧班列+内河航运”协同,构建国际物流网络。周口港被列为全国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将成为中原地区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支点。
三是政策支持与投资力度空前。河南省政府先后出台《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2022—2035年)》《关于加快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布局“一纵三横九支”航道网和“2+8”港口,计划到2025年航道通航里程达2000公里、港口吞吐量1亿吨,为内河航运明晰了发展蓝图。河南省“11246工程”提出,力争到“十五五”规划初期,完成投资1000亿元,为发展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
四是临港经济与产业集聚效应突出。河南省规划到2025年形成3个以上临港型千亿级产业集群(如周口港的钢铁深加工、信阳港的食品加工),2035年增至10个以上,带动区域产业升级效应明显。河南大宗商品货源充足,依托水运优势降低物流成本,可大大提升吸引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和重大项目落地,目前国际粮商益海嘉里在周口投资超百亿元,河南钢铁集团周口基地成为产业转型标杆。

信阳港·淮滨中心港 顶端新闻记者 时硕/图
建议郑州港的规划
充分考虑港产城综合发展目标
顶端新闻:郑州港谋划已久,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代市长庄建球表示,郑州将“加快推动贾鲁河航道和郑州港落地实施”。请问郑州港对今后河南省内河航运的意义是什么?对其规划、建设、运营,你有哪些建议?
刘俊国:郑州市是河南省的交通核心枢纽,也是中原地区的交通核心枢纽,郑州港的建设将把贾鲁河、沙颍河打造成连接长三角与西北内陆的新通道,对助推河南省内河航运的规模化发展、打造“铁公水空”协同的多式联运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郑州港的规划应充分考虑港产城综合发展目标,做到科学性、前瞻性;应高标准建设,结合数字城市建设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打造智慧化、绿色化港口;发挥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代表的水利特色高校优势,大力培养引进内河航运方面的专门人才和专业团队,为内河航运规划、建设、运营各方面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加大区域协同力度,充分对接、挖掘河南省与长三角、西北内陆等地区的货源运输需求,畅通合作运输渠道。
顶端新闻:今年2月,周口成功入围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对周口、河南的内河航运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俊国:周口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是其从“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跃升的关键转折,将带动河南内河航运在交通物流体系中的比重增大,更好的优化综合交通体系,辐射带动周边及沿线水运、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过优化物流网络、降低运输成本、集聚临港产业,周口港不仅成为河南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更为全国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中原样本”。未来,随着“中原出海新通道”的全面贯通,周口有望成为连接中西部与沿海的枢纽经济新高地。

周口港 顶端新闻记者 何玉帅/图
应对短板,河南应该怎么做?
顶端新闻:河南省的内河航运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先进省份相比,在航道、港口建设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总结来看,你认为有哪些短板需要补齐?对此,你有哪些建议?
刘俊国:相比于先进省份,河南省还存在水运网络覆盖度低、航道标准低、现代化水平低、水运吞吐量小、港口经济规模效应不足、水运建设和管理人才缺乏、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建议一是着眼全局,河南省水网建设与物流网建设相结合,构建水网、物流网、生态网、信息网等多网协同体系,实现水资源调配、农业灌溉、区域防洪、水运畅通、生态提升、信息共享等多目标协调发展。
二是疏浚提升航道及部分节点船闸等级,畅通全域水运通航条件。推进贾鲁河通航建设,强化郑州港集疏运功能,同时完善骨干港区物流衔接配套,推进公转水、铁转水工程。
三是优先以周口、信阳等先头城市为代表,科学规划、发展临港城市经济。推进智慧港航建设,加快内河骨干港口智能化改造和骨干航道电子航道图覆盖。
四是加强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相关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对内河航运的建设、管理及科技攻关等方面参与度和支撑力。
来源:顶端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