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多重要?这场论坛给你答案! 中国数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数学文化论坛在郑开幕
(编辑: 李晔 |供稿: 河南日报 日期:2025年07月04日 )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樊雪婧 通讯员 李于平

数学,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

7月1日,中国数学会第十四届全国数学文化论坛在郑州开幕。本次论坛由中国数学会主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承办,旨在研讨交流国内外数学文化研究进展,推进我国数学文化研究,繁荣数学文化,更好地促进数学发展。

《数学和诗歌的共性与交映》《数学在现实世界中起作用的方式》《数学思维与人工智能》《从正二十面体到四维空间的足球》……现场,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数学史、数学美学等研究方向,为观众们带来一场数学的文化盛宴。

image.png

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普及与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戴彧虹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普及与传播工作委员会主任戴彧虹研究员主持。戴彧虹研究员首先对出席开幕式的各位领导、嘉宾、学者及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元基金委员会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image.png

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席南华院士 致辞

“中原大地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文化底蕴与数学文化扎根中国的理念高度契合,盛会将有力推动数学文化与本土实践的深度融合。”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席南华院士盛赞论坛选址河南的深意。他表示,数学文化需先构筑精神家园以服务自身发展,再向外辐射影响力,正如中华文明以内在生命力赢得世界认同。他以希尔伯特“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将会知道”的箴言及司马迁精神等跨领域案例,阐释提炼文化核心观念的重要性,寄望数学文化为数字时代注入思想力量,助力国家创新发展。

image.png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 致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俊国指出,建校74载的华水始终与国家水利事业同频共振,既培养了数十万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又通过金砖国家网络大学等平台深化国际合作。刘俊国特别强调,数学与水利工程的深度交融——从破解江河湍流方程到支撑智慧水利算法,数学始终是驱动工程学科创新的核心密钥。他表示,本届论坛既是数学文化的思想盛宴,更是推动基础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对话的契机,期待通过学术碰撞激发数学赋能数字中国建设的澎湃动能。

image.png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河南省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王天泽 致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河南省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王天泽以双重身份致谢,并阐释河南数学发展的双重机遇:作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学科代表,他坚信数学文化与水利文化的碰撞将孕育新惊喜;作为研究所负责人,他介绍该平台自2022年重建以来已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致力于打造学术交流、人才培育与产学研融合的综合性基地。王天泽诚邀各界同仁常赴中原,共促数学事业发展。

image.png

开幕式后,会议进入专家报告环节。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学术活动包括9个大会报告和9个邀请报告。9个大会报告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严加安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周向宇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志明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田野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陈大岳、厦门大学教授林亚南、南开大学教授丁龙云、四川大学教授王宝富、兰州大学教授王宾国。9个邀请报告分别是: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边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刘建厅、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波、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张维忠、上海科技大学教授邵子瑜、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翠红、广西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培昌、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晓红、吉林师范大学教授程晓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数学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共同推动我国数学文化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