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承办的河南省哲学学会“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暨2018年学术年会圆满结束
供稿:李心记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编辑:刘春杰    日期:2019年01月02日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原正厅级巡视员、河南省哲学学会会长梁周敏教授作总结讲话

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我校特聘教授韩庆祥主题学术报告

校党委副书记马书臣欢迎辞并讲话

河南省哲学学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2018年学术年会现场

(摄影:傅文骏)

12月30日,由我校承办的河南省哲学学会“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暨2018年学术年会在我校第四报告厅举行。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原正厅级巡视员、河南省哲学学会会长梁周敏教授,本次学术年会特邀嘉宾中共中央党校原校务委员、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我校特聘教授韩庆祥,我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马书臣,学会副会长河南大学教授吕世荣、河南省社科院研究员王景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史鸿文、河南科技学院副校长王霞教授、平煤神马建工集团董事长李勤山出席年会,河南省哲学学会会员、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年会。

马书臣致欢迎辞时表示,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努力开创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文明的活的灵魂,追求真理、正义和更美好的事物是哲学的使命。立足改革开放40周年新的历史方位,哲学的创新发展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要研究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潜心研究,多出成果,出大成果。第二,要传播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必须让哲学走下神坛,走出书斋,走向大众。第三,要发展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的学习、研究、运用、发展也要永不止步。第四,要运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要让哲学化为指导实际、指导工作、指导人生、认识社会的宝典。

学会秘书长、河南省委党校校务委员丁素代表会长梁周敏作河南省哲学学会2018年工作总结。在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来学会在理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省社科成果奖评奖等方面取得的喜人成绩后,丁素指出,新时代是哲学可以大展宏图的时代,哲学应该走向生活、关注政治,使理论和政治紧密相联,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一种政治责任又是哲学责任。

韩庆祥教授结合自身最新研究成果作了题为“改革开放与人的本质力量”的主题学术报告。报告中,结合自己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哲学发展的深入思考,从哲学的方法论创新和人的约束与解放两个方面阐释了哲学与人的本质力量的辩证法。其中,着重介绍了以自在规定(人的本质在于人本身)、关系规定(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过程规定(人在不同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内涵)为核心内容的生成论思维方式,这无疑是我们摧毁西方错误思潮,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理论武器。改革开放以来哲学的主题就是实现人的解放,解放思想的主题就是解放人,人的思想只有活起来、动起来、改起来,才能解决动能不足的问题,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样,解放生产力、解放体制、解放利益的本质都是解放人。并提出继续推动人的解放,发挥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路径,即健全法治,用法律规范人的行为;建构德治的秩序;建构自治的秩序,唤醒人们的自律意识;处理好约束人和解放人的辩证关系。

在会议主题发言阶段,我校社科处教授杨国斌畅谈了自己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哲学思考,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心记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特色。来自河南省委党校、郑州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洛阳师范学院等不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多位专家学者也从不同学科领域、不同研究视角发表了自己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思考与感悟。

梁周敏会长发表总结讲话,她指出,一年来,学会发展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在国家项目、社科评奖和高质量学术成果等方面都有大的突破。本次学术年会一批博士青年才俊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学术思想,充分展示了学会发展的蓬勃生机。最后,梁周敏会长希望学会成员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这个需要哲学不断发展的时代,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时代问题,为中国的哲学创新发展贡献力量。